11月15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託 善作善成”西青區專場新聞發佈會。西青區委書記朱財斌、西青區工信局局長方文軒、西青區科技局局長梁紅升、西青經開集團董事長張磊、西青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耀輝出席發佈會並介紹牢記囑託,奮進開創西青高品質發展新局面的有關情況。
發佈會現場 供圖 天津市政府新聞辦
西青區委書記朱財斌表示,作為天津市的經濟大區之一,今年以來,西青區堅持“製造業立區、服務業強區”並重,持續推進科技創新、産業煥新、城市更新,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態勢。
據悉,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西青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大力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發揮西青區區位交通、産業基礎、科教資源等優勢,高水準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的産業創新集群。西青用好駐區高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優勢和國家級創新平台資源,服務重點企業創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和産教聯合體,圍繞市級長板技術儲備清單、短板技術攻關清單開展技術攻關,提升製造研發創新能力。同時,西青構建精準招商格局,樹立“按産業分,按企業跑,按項目招”的招商思維,利用招商資源圖譜、産業鏈圖譜等新工具,集中精力招引一批關聯性高、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實現優勢産業成龍配套、成鏈成群。
近年來,西青區一直堅持製造強區,推動製造業加速向高品質發展道路邁進。西青區工信局局長方文軒介紹,從今年工作來看,主要有三方面特點。第一是經濟總體運行比較平穩。1—10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4.3%,勝維德赫、福爾欣等一大批重點企業保持較好增長勢頭,産值增速超過兩位數。第二是現代工業産業體系建設成效明顯。新興産業方面,規模不斷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全區規上工業比重達45.9%,經緯恒潤天津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全面推進,帶動智慧駕駛産業蓬勃興起;傳統産業方面,品質效益逐步提升。泓德、神鋼等18家企業成功進入小米、理想等造車新勢力配套體系,瑞普、三花等智慧化改造項目預計年底可以竣工投産。第三是重點産業鏈支撐作用不斷強化。前三季度,五條重點産業鏈實現規模工業總産值444.6億元,同比增長4.2%,佔全區規模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39.4%。
天開高教科創園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一招。西青區科技局局長梁紅升介紹,西青區堅定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舉全區之力更高標準建強天開西青園。將高校院所創新資源富集的優勢轉化為支撐西青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力,在促進高校成果轉化、産業化上做好工作。據悉,西青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産業化,打造産業創新聚集區。持續推動天開西青園“小試中試”基地平臺建設,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産業化突破“死亡之谷”。截至目前,天大海棠科技園即將入駐,南大應化所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轉化平臺已進入中試,南大生命健康産業化基地、高端醫療器械産業轉化服務平臺等已初具産業聚集效應。園區已落地項目共509個,註冊資金85.31億元。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兩大主導産業集聚生態初步形成。
西青經開區製造業規模大、佔比高,是西青區經濟發展的龍頭和主陣地,西青經開集團董事長張磊介紹,西青經開區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首要任務和四個“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在招商引資、産業培育、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今年1—10月,新引入項目489個,吸引投資40.56億元,包括步銳汽車配套、滬光新能源汽車線纜、元氣森林二期、偉測半導體等産業鏈關鍵項目落地;能源礦産裝備産業集群成為全市唯一入選的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圍繞積體電路産業,設立産業創新中心和賽達華芯設計平臺,通過補鏈、增鏈、強鏈為産業賦能,已開發目標客戶80多家,落戶研發項目10個;科技創新實力增強,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1家,以及省部級研發平臺31個。
西青區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注重抓好頂層設計、平臺載體搭建、人才生態打造,為新質生産力發展聚勢賦能。西青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耀輝介紹,西青區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召開區委人才工作會議,研究制定《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出臺“人才強區十五條”支持措施及28條實施細則,打造“1+1+N”人才政策新體系,匯聚國務院特貼專家等領軍人才超過230人次,為積體電路、車聯網等産業引進“雙一流”碩博人才189人,為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同時,西青建強高水準載體平臺,積極打造天開西青園、南站科技商務區、主題産業園等創新創業載體,同北京市海淀區、秦皇島市簽訂人才合作協議,推動資源共享、一體化發展。(文 張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