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征程】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  |  2024-11-19 00:51:09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是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十週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牢記總書記囑託,運河沿線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保護優先,不斷繼承和創新大運河文化內涵,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不斷取得新進展,千年大運河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綿延近3200公里的中國大運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它流經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八省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

  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念茲在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運河沿線考察調研,總書記指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他叮囑大家,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引領推動下,沿線八省市擔起共同責任,全方位保護大運河。

  在生態修復中保護。

  大運河南端,流經杭州、紹興等地的浙東運河,實施“河城共生”保護項目,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理,清理了周邊重工業企業。

  在大運河河北滄州段,已建成20多個生態公園,通過運河生態調水、水系連通工程,地下水穩步回升,乾涸幾十年的古井得以復涌。

  在大運河北端,北京建成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與大運河森林公園一起,形成國家5A級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

  沿線省份已全面建立河長制,水環境實行按月全面監測。借助南水北調工程,2023年4月,京杭大運河實現近百年來全線通水。 

  在文化傳承中保護。

  古老大運河匯聚了漕運文化、水利文化、船舶文化等,構成了一條連接古今的璀璨文化帶。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21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出臺。

  沿線八省市通過還原、展示、修復,1200多項水工遺存、運河故道、名城古鎮等物質文化遺産得到了保護。以運河為主題的博物館、文化園也相繼建成,江蘇揚州成立了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大運河非遺文化園等,其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城市書房等,已成為市民遊客的文化打卡地。

  在河南洛陽,沿運河民居統一修繕,古橋、古坊交相錯落,原生態風貌與現代氣息相攜相映。隋唐大運河故道建成了綿延48公里的洛浦公園和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人們漫步其中,沉浸式體驗國風文化。 

  在高效利用中保護,推動大運河沿線高品質發展。

  沿線各地通過整治改造運河河道、提檔升級基礎設施,讓保護與發展互促共進。一批智慧港口、數字航道加快建設,綠色航運能級不斷提升。如今,繁華的商貿活動、豐富的旅遊業態,運河沿線文旅産業充滿活力。

  千年運河,穿越古今、生生不息。隨著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持續深入推進,古老大運河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正不斷煥發時代新風貌,永遠造福人民。

編輯:胡君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