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市翻譯協會年會暨“翻譯與中國文化走出去”學術研討會在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成功舉辦。來自溫州高校的專家學者和老師們,共同探討翻譯在促進中國文化國際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研討會現場 供圖 溫州市翻譯協會
現場,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楊麗君致辭。她對學院和翻譯專業的辦學特色和成果做了充分肯定。她表示,溫州作為華僑之鄉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翻譯工作對於文化交流與中國文化走出去至關重要。學院始終立足國家國際化戰略人才培養及浙江省和溫州市外語教育人才之需,努力培養應用型、創新型的外語人才。期待通過本次活動搭建一個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平臺,為新時代背景下翻譯與文化國際傳播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溫州市翻譯協會會長、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葉苗作年度工作報告。她對協會一年來在各領域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全面回顧和總結,包括發表學術論文、參與學術會議和分享、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等方面的卓著成效,並分析了現有問題和挑戰,對2025年工作計劃進行展望。她指出,協會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變化與挑戰,協會須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自覺轉型升級,在健全體制機制、提升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抓緊改革和創新,提高協會吸引力和會員的專業素養,為溫州翻譯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溫州市翻譯協會副秘書長鍾小麗作協會年度財務報告,總結協會一年來的財務狀況,提到協會收入主要來自會費收取和捐贈,特別感謝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校友陳謙凱先生的經費支持。
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翻譯》雜誌主編楊平教授作題為“中國文化外譯研究:現狀、特徵與路徑方法探討”暨羅山講堂(2024年15期)的主旨報告。她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深入分析了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申請和學術期刊投稿的現狀。她表示,無論是外譯實踐還是外譯研究,首先是選題要有價值,要尊重國際傳播規律,內外有別;中國文化外譯研究是當下翻譯研究的重要內容,這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現實需求;中國文化外譯研究要有問題意識和國際視野,關注當下中國文化走出去中的現實翻譯問題,關注國外受眾與社會的認知和反饋。
溫州市翻譯協會副會長、溫州商學院楊全紅教授作題為“談談中國酒文化的對外譯介”的主旨發言。他深入探討了中國酒文化的豐富內涵及其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性,圍繞“飲人、飲地、飲候、飲趣、飲禁、飲闌”六大要素,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中國酒文化的框架。他鼓勵地域性酒文化的建設,如構建酒文化館和酒文化城,以促進中國酒文化的傳播和國際交流。
溫州市翻譯協會副會長、溫大外國語學院夏蓉教授結合自身研究興趣,做了題為“商品、文本與知識傳播:我國古代商貿翻譯史研究”的主旨發言,她探討了我國古代不同國際貿易制度時期,商貿翻譯呈現的不同特徵,分析了商品流通與文本旅行之間的關係,並以《諸蕃志》及其英譯為例,分析了商貿翻譯中的語言、知識和譯者之間的互動機制,以期以古鑒今,為“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商務翻譯實踐與研究帶來啟發和借鑒。
此外,葉苗還做了她與協會顧問、資深譯審朱植德合作的題為“地方政務文本的漢英編譯策略研究——以浙江省溫州市政府門戶網站和外宣雙語雜誌IN WENZHOU英譯為例”的主旨發言。她憑藉豐富的翻譯理論和實踐經驗,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務外宣文本在漢英翻譯過程中的創新編譯策略和方法,對提升地方政務文本的國際傳播效果提出有效建議。
溫州理工學院王英麗副教授做了“中國新詩韓國百年譯介”學術分享。她首先介紹了古代中國文學朝鮮傳播史,接著重點放在1922年後中國新詩韓國譯介史上,詳細梳理了其發展歷程、翻譯熱潮,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韓詩歌文學交流等方面。讓協會成員對中國新詩在韓國的接受與影響、翻譯對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文學翻譯研究的視角與方法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溫州理工學院陳曉東老師做了題為“溫州戲曲的多維度海外傳播—以《張協狀元》為例”的學術分享。陳老師以《張協狀元》為重點,從劇本研究、演藝傳播和翻譯歷程三個視角,分析了南戲如何走向海外及其當前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為與會人員提供中國戲曲文化國際傳播的新思考。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張淑霞副教授作題為“從翟理斯到宋賢德——《聊齋志異》百年譯介漫談”的學術分享。她對譯本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通過正、副文本譯本的翻譯策略比較、宏觀歷史文化語境比較、多模態視角等方面,深度分析翟理斯和宋賢德兩個譯本,讓全體成員對《聊齋志異》的英譯歷程,對翻譯理論、策略和實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優秀校友、香港達升集團董事長陳謙凱分享了他在德國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點滴,陳謙凱表示,翻譯工作者應不斷提高審美品味和鑒賞力,從而更好地促進文化國際傳播。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溫州市翻譯學科、專業發展、為翻譯與文化國際傳播工作搭建了良好平臺,更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促進地方文化傳播與提升國際影響力貢獻了重要力量。溫州市翻譯協會期待聯合各界力量,共創翻譯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事業更加輝煌的明天。(文 黃娜娜 沈穎穎 黃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