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來源:杭州日報  |  2024-11-20 15:54:47

  原標題:錢江潮涌再奮楫 為民縱筆起長卷 2024 杭州人社 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杭州人社辦好民生“十件事” 人間天堂增福祉

  長風萬里勁,新程壯闊多。

  在以時間為“橫”、空間為“縱”的坐標裏,有一些刻度,會被深刻銘記。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杭州,已經站上了“後亞運、2萬億、超大城市”的歷史新起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系統部署。

  面對新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大場景”,著眼深化“八八戰略”新實踐,把握“勇當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新要求,杭州如何奮勇爭先,以“城市之窗”展現“中國之治”?

  改革,如秉鈞持軸,以一持萬。只有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勇立潮頭、永立潮頭。

  今年,杭州市人力社保局高揚“陽光人社,溫暖同行”人社事業理念旗幟,積極踐行“為民為企、敬業樂業、創新創業、唯實惟先、乾淨幹事”的杭州市人社系統核心價值觀,全力實施人才人事賦能行動、就業創業優先行動、勞保社保陽光行動、技工技能工匠行動、市外海外合作行動、共富共享提升行動等“六大行動”,推動杭州人社事業駛入高品質發展軌道,書寫了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陽光人社,溫暖同行。一個個民生關鍵詞,一件件民生實事,從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關切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化為砥礪前行的力量,變為可期可待的目標,讓點滴的進步,在時光裏、在進程中,熠熠生輝。

  “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背景,我局將繼續深入實施全市人社工作‘一二三四五六七’總方略,全面推動人社事業實現新發展、新突破,為杭州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範例貢獻人社力量。”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主要負責人董悅説。

  關鍵詞一 “春雨計劃”

  人才政策迭代升級

  全力深化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

  青年人才是人才隊伍中的生力軍。當前,杭州正以實施“春雨計劃”為牽引,加快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

  人生有夢到杭州,就業創業新天堂。由市人力社保局牽頭實施的“春雨計劃”就業創業專項行動,全力開展青創地圖賦能、青苗見習實習、青春潮創領航、青年就業促進、青荷有禮暖心等“五青專項行動”,為廣大青年營造更優良的就業、創業、生活環境,推動更多青年人才對杭州心生嚮往。

  “春雨計劃”面向全國的青年開放見習政策,將就業見習對象擴大到全國高校畢業學年在校學生、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留學歸國人員。

  入杭權益一張卡,生活關愛暖心補。為有效提高青年生活品質,3月,“青荷新政”重磅推出:發放群體由應屆大學畢業生擴大到35周歲以下大學生,集成公交地鐵定向券、公園年卡、旅遊年卡等,每人可申領3次,每次間隔一年。

  今年,杭州還更新發佈《杭州市應屆畢業生生活補貼申請指南》,符合條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可同等享受生活補貼,展現杭州對各類青年人才一視同仁的“大人才觀”。

  “杭州真的太會留人了”“這份‘見面禮’實惠又方便”“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能領”……這場“春雨”,正點綴著青年與杭州雙向奔赴的詩篇,成就青年心之所向,綻放城市芳華。

  截至10月底,全市新引進35周歲以下大學生實現同比增長,達到35.24萬人,提供大學生見習和實習崗位3.28萬和3.9萬個,新增設立青荷驛站39個,新籌集房源1687(套)間,累計保障11萬餘人次住房需求。

  關鍵詞二 創客天下

  以賽引才成效顯著

  蓄力打造海歸創業首選地

  廣大留學人員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有生力量。

  11月7日,杭州再一次匯聚全球創客的目光。“創客天下·杭向未來”2024杭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迎來總決賽。從全球2000多個項目中突圍的20強選手,在錢塘江畔展開巔峰對決。

  最終,畢業于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95後”小夥孟錦濤摘得桂冠,並期待項目儘快在杭落地。其團隊研發出了國內首個實現全鐵液流電池全棧開發並量産的儲能新産品。這款可移動的巨型“充電寶”,已經簽下超25億元的意向訂單。

  自2015年舉行首屆大賽以來,這張吸引全球英才的“金名片”,杭州已經辦到了第十屆。

  迄今,大賽已吸引全球超12000個項目參賽,近400個項目在杭州落地創辦企業,註冊資金超過30億元,有近10個項目成長為獨角獸或準獨角獸企業。

  這些“種子”漂洋過海、紮根杭州,在“陽光雨露”的澆灌下,茁壯成長。得益於此,杭州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賽道上一路狂奔,逐漸蛻變為全球創客夢寐以求的創新創業新天堂,充分展現開放的姿態和創新的活力。

  這是人才生態最優城市的生動實踐和成果切片。近年來,杭州持續完善政策體系,構築高能級平臺,塑造引才品牌,打造出對標一流的海歸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海歸人才生態涵養力,提升海歸人才引育成效。

  這是全球創客與“創新活力之城”的雙向奔赴。如今,杭州已擁有近8.6萬留學人員、近4000家由留學人員創辦的企業,連續14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關鍵詞三 博士後“百站千人”

  激活青年科技人才活力

  聚力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博士後大多處於創新創造的黃金年齡,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主力軍。

  今年,是博士後制度在杭落地的第26年。杭州博士後工作也再顯崢嶸。

  “百站千人”,意氣風發。“百站”,意指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數量達到了135家;“千人”,即為杭州今年新進站的博士後人數達到1086人。

  兩大數據,均處於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將其放在博士後“爭奪戰”日益激烈、各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背景下,更顯價值、更有深意。

  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是人社部和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審核批准的、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和人才平臺。

  近年來,市人力社保局聚焦五大産業生態圈,完善以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為重點的清單,推進博士後工作站建設。同時,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現有站點提升能級,給予新設立的國家級站點100萬元建站資助。

  杭州的國家級工作站,呈現出科技含量高、研發能力優、創新能力強、運行品質好、産業契合度高的特點。據統計,在杭博士後成果轉化新增産值4539.8億元,創造經濟效益3539.6億元,累計産生利潤258.1億元,充分激發博士後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而“千人”進站,得益於杭州用心用情打造的引才“強磁場”。以賽引才,依託中國·杭州博士後科創精英賽加速集聚博士後、連結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政策引才,博士後能享受日常經費、科研資助、生活補貼、出站留杭(來杭)補助等全鏈條資助體系;平臺引才,依託西湖大學、國科大杭高院等重大平臺的“大站”吸附效應,磁吸海內外精英。

  關鍵詞四 “就業創業一張圖”

  整合服務資源

  一圖在手就業創業“解民憂”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杭州為“就業創業一張圖”平臺持續賦能升級:打開支付寶或杭州市民碼App,就可“一站式”享有求職招聘、創業服務、補貼智辦、勞動維權、機構查詢、政策諮詢、索引導航等七大服務,為在杭奮鬥者提供了求職創業的“新選擇”。

  這張圖整合了招聘信息、創業資源、政策信息。“找工作”模組可精準選崗位並智慧生成簡歷、一鍵投遞;“想創業”模組開設場地扶持、資金支持、導師風采、活動報名、項目展示5個子欄目,還可實現創業擔保貸款事項無感智辦;“享政策”模組按個人、企業、機構三類對象清單化、條目式呈現就業創業政策。

  這張圖梳理了機構信息、崗位信息、地理信息。整合頭部招聘機構、全市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勞動監察機構等信息;日均提供全職崗位10萬餘個,日均發佈零工崗位1萬餘個,共發佈近3萬個就業見習崗位;獲取用人單位及服務機構的定位,用戶可一鍵導航至目的地。

  這張圖用好了部門數據、崗位數據、維權數據。協同多部門向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和群眾,自動生成申請表格推送至辦事人;實時對接“浙裏安薪”平臺,勞動者可通過“需維權”模組在線提交線索,勞動保障維權部門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置。

  “很方便,能像找美食一樣找工作”,自上線以來,“就業創業一張圖”每日登錄2200余人次,每日崗位查看量超1.6萬人次,促成近3萬人成功入職,並獲得人社部第三屆全國公共就業服務“優秀就業服務成果”一等獎。

  關鍵詞五 “人社小靈光”

  一站式人工智能平臺

  讓人社服務更高效便民

  為積極回應百姓關切,提升政務服務水準,2024年初,杭州市人力社保局推出了“人社小靈光”,這是我市首個面向廣大市民的政府部門生成式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應用平臺。

  人才、就業、社保、退管、維權、技能培訓……人社政策都可以找“人社小靈光”。它的上線著力破解了諮詢難解、政策難尋、辦事難找、欠薪難要等難題。

  上線以來,“人社小靈光”通過通用大模型+領域訓練不斷迭代升級,已形成“我能答”“我能查”“我能辦”三大核心互動服務模組,並在微信、支付寶、浙裏辦等多端上線,7×24小時為廣大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務並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它是專業的諮詢員。市人力社保局對大學生創業者和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以及“春雨計劃”和居民服務一卡通相關政策等重大項目進行了整合梳理,確保“人社小靈光”的回答更全面、更精準、更清晰。

  它是熟練的政策專員。市民實名認證後可在“人社小靈光”查詢個人業務,比如社保繳費查詢、養老金測算等,它會識別你的個人信息,為不同的人準確提供細緻回答,目前已實現10個場景的查詢。

  它是熱情的引導員。在對話時“人社小靈光”會預判你的意圖,引導你前往相應辦事地址,如浙裏辦、就業創業一張圖、社保e窗等。目前,“人社小靈光”匯集了70個辦事事項,市民點擊對話中的事項名稱可一鍵直達。

  “人社小靈光”上線至今累計服務9.6萬市民,解答8.8萬個問題,日最高訪問人數2100余人,日最高解決問題數2900個,平臺應答率達96%,應答合理率也達到92%。

  關鍵詞六 “陽光社保”

  五大提升

  讓社保更公開、透明、溫暖、普惠

  當前,杭州城區人口突破1000萬,躋身超大城市行列;今年,杭州企業總量突破100萬戶,市場主體數量再上新臺階,2024年,杭州的社保服務緊跟城市躍升步伐迭代升級,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做好“五提升”,打造杭州味“陽光社保”,如春風拂面,將溫暖的社保服務送進千企萬家。

  這份溫暖體現在可持續性的提升。杭州圍繞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重點群體,持續推進社保參保擴面。杭州通過加強數據共享,分類施策持續精準挖潛,截至10月底,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934.41萬人,提前完成914萬人的考核目標。

  這份溫暖體現在可及性的提升。杭州積極保障各類待遇的發放可及性,加強重點人員待遇發放常態化管理,對發放失敗人員,及時分類審核處理。截至10月底,杭州為約248萬名退休人員發放養老待遇,為2.92萬名工傷職工發放工傷保險待遇,均無錯漏。

  這份溫暖體現在便捷性的提升。杭州對標“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為企辦實事,今年已有8.88萬家企業通過“企業開辦一件事”便捷辦理參保登記,享受到經辦服務的優化提升。

  這份溫暖體現在安全性的提升。杭州紮實推進工傷保險風險隱患排查“清風行動”等專項工作;對接做好兩批次共計91613條數據治理整改;與其他部門依法聯動打擊騙取套取社保基金行為。截至目前,杭州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支付能力持續增強,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有效。

  這份溫暖還體現在規範性的提升。杭州試點推進浙江省工傷保險協議醫院聯網結算,試點推進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極大方便了工傷職工就診。

  關鍵詞七 退管廿年

  生活富足、精神富有

  為企業退休人員幸福養老“做加法”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成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

  今年,是杭州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實施20週年。

  20年來,杭州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斷創新和優化企退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在做好人社部要求的管理人事檔案、開展領取社保待遇資格認證、日常公共服務工作外,還增加了多項具有地方特色的自選項目,包含服務關懷、健康體檢、文體活動、節日慰問等,管理服務水準一直處於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近年來,全市年均探望慰問住院人員17.2萬人次,大病慰問補助8.5萬人次;每年全市組織各類文體活動超5000場次,參與超過100萬人次。同時,充分利用數字化改革成果,構建數智體檢平臺,每一位企業退休人員可以在全市範圍自主確定參檢時間和醫院;在全市就近體檢模式實施後的第九輪體檢中,共有140多萬人參加,其中30余萬人實現自主選院擇時,2.8萬人實現跨區域就近參檢。

  既要生活富足,也要精神富有。為滿足退休老年朋友文化精神需求,杭州率先建立了專門服務企業退休職工的大學。當前,杭州已實現區級教學點全覆蓋,並設立75個街道“企退學苑”,老年朋友在“家門口”就能樂享“文化養老”。

  如今,全市納入社會化管理的企業退休人員數量已達到196萬。從23萬到196萬,數字變化的背後,是眾多退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與不懈努力,更是杭州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打造企退服務“杭州樣本”的生動實踐。

  關鍵詞八 “杭城工匠”

  建設高素養勞動者隊伍

  技能培育和産業發展同向發力

  名城工匠,大任擔當。培育一批執著專注、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對於産業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全市人力社保系統深入貫徹省委、市委“新春第一會”關於“三支隊伍”建設的總要求總部署,緊扣建設高素養勞動者隊伍要求,全面推進市域技能型社會建設。

  繼續出臺具有杭州辨識度和極具創新性的技能人才政策。為加快打造高素養勞動者隊伍、推進市域技能型社會建設,杭州專門制定了《杭城工匠培育行動計劃(2024-2027年)》,提出了包括完善頂層設計、深化産教融合、培育數字技能人才在內的19項具體舉措。

  制定《關於深化新時代“杭城工匠”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我市高技能人才培養生態建設的基本遵循,提出了工作任務即四大計劃:深化“供需平衡”人才培養途徑、打造“匠心如琢”人才成長高地、深挖“杭城工匠”培養激勵渠道、探索“多元聯動”人才服務體系。

  不斷推出、完善的政策與之前出臺的“人才生態37條”“‘名城工匠’培養生態建設”等政策共同組成政策體系和矩陣,形成合力,為技能人才的引進、培育、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構建起了逐漸完善和更富有吸引力的培育生態。

  今年,杭州的技能人才培育再度交出亮眼成績單:截至10月底,全市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1.24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別為10.71萬人、5.44萬人;培養數字技能人才、持證數字高技能人才分別為3.14萬人次、1.75萬人。

  關鍵詞九 勞有所得

  根治欠薪多措並舉

  為杭城百姓撐起安“薪”傘

  一份工資,就是一份生活保障,背後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今年,杭州聚焦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多措並舉,多管齊下,打出了一套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組合拳”,為杭城百姓撐起安“薪”傘。截至10月底,共為5.3萬餘名勞動者解決工資待遇5.8億余元。

  根治欠薪,以道禦之。建立運行專班運作、工作例會、晾曬考核、點評交辦、會商研判、督辦閉環等根治欠薪“八大工作機制”,構建形成上下聯動、職責清晰、鏈條順暢、銜接緊密、有力有效的欠薪處置化解機制,確保治理常態、長效。

  源頭治理,防患未然。一方面,加強源頭普及——今年,“開工第一課”走進更多工地現場、企業一線;另一方面,強化源頭防範——創新開展欠薪案情通報會、政企“用工服務”圓桌會,提高企業依法規範用工、預防和化解用工風險、在建項目履行工資支付主體責任的能力。

  專項治理,重拳出擊。聚焦重點、難點問題集中攻堅,先後開展根治欠薪冬季行動、欠薪風險隱患大排查、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理整頓等專項治理行動。同時,聯合公安、建委、交通等部門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依法嚴厲打擊欠薪違法行為,形成強大威懾。

  仲裁調解,高效和諧。深入開展數字仲裁建設,積極探索多元化調解方式,通過引入第三方調解機構、建立調解員隊伍等措施,全市各類調解組織達成調解協議及和解3.36萬餘件,有效提升勞動糾紛化解能力。

  關鍵詞十 共富共享

  勞務協作、對口支援再結碩果

  攜手答好共同富裕時代考卷

  跨山越海,攜手奮進,互利共贏,碩果盈枝。2024年,杭州和中西部地區持續深化勞務協作,不斷加強對口支援,既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勞動力轉移就業,也為杭州企業穩崗用工提供了堅實保障。攜手奔共富的生動篇章正不斷譜寫。

  今年春節剛過,杭州便搶抓返崗復工黃金期,實施“春風送崗 樂業杭州”勞務協作招聘行動,帶領企業“組團式”奔赴湖北、四川、貴州等10個省份、30余個地市,開展了50余場勞務協作招聘活動,為當地送去就業崗位6.4萬個,既促進了勞動力轉移就業,也保障了杭州企業用工充足。

  在革命老區湖北恩施,43家杭州企業帶著3000余個就業崗位,誠意滿滿地在當地組織勞務協作招聘會,賣力“吆喝”招賢納才。同時,杭恩兩地還持續組織人力資源交流活動,開展技工院校結對幫扶,支持恩施州駐杭勞務工作站建設,加強杭州企業與恩施技工院校的聯繫等。

  近年來,市人力社保部門持續加強與西藏那曲市的人力資源交流合作,在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今年恰逢杭州援藏30週年,8月,市人力社保局再度組織企業赴拉薩、那曲開展就業援藏,以一場跨越3000公里的“送崗之旅”,充分彰顯人間天堂的滿滿情誼。(通訊員 杭仁宣 記者 傅淩波 毛郅昊)

編輯:魏煒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