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0日訊(記者 陳雷 李心怡)11月20日,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主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
主論壇現場 記者 陳雷 攝
今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週年。30年來,從一根網線起步,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實現了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轉變。
如果説,過去30年互聯網的主要價值是連接,那麼在人工智能(AI)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滲透千行百業的當下,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提升生産力水準的關鍵因素。面對澎湃的AI浪潮,人類如何攜手邁進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再聚烏鎮,再談互聯網,圍繞當前數字技術帶來的機遇與安全挑戰,峰會主論壇上,與會嘉賓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AI賦能 生活正變得更加美好
當前,人工智能正在邁入“群星閃耀”新紀元,以人為本推動AI等技術創新發展、讓AI更好賦能生活生産,成為嘉賓們的共同關注點。“AI正以不設上限的創新力量,深層次地融入和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主論壇上,寒武紀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陳天石描繪了AI賦能數字未來的場景——
智慧醫療可幫助醫生精準診斷病情,每位患者都能獲得頂尖的醫療服務;智慧教育可為每個學生配備數字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解答疑問,讓所有學生都享受到個性化輔導;養老陪伴機器人不僅能將老人的起居生活照顧得井井有條,還能呵護他們的情感需求;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出行體驗,人們在車廂裏閒適地享受時光,輕鬆安全地抵達目的地……
在陳天石看來,AI發展至今,已不僅是技術進步的工具,AI更有潛力成為增進人類福祉的強大力量。而如何把握這一機會,讓技術真正意義上造福人類,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課題。
“人工智能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技術,會帶來一個全新的世界。”螞蟻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井賢棟同樣表示,AI正在助力服務業迎來大規模個性化時代。以醫療健康領域為例,支付寶探索了AI健康服務,通過專屬健康管家服務診前、診中、診後數10個醫療場景。依靠該技術和産品能力,支付寶和浙江省衛健委聯合推出了數字人“安診兒”,提供個性化的數字陪診服務,已服務超過1000萬人次的患者。
走向普惠 期待AI技術人人可享
未來已來,當AI正為各行各業帶來無限想像時,如何構建起一個人人可享的數字普惠世界?這也是嘉賓們關注的重點。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認為,科技首先要以人為本,“AI對人的意義應該是正向的,與人的關係是協作,而不是要替代人、淘汰人,所以大模型的第一個場景應該是科技平權下的人人普惠,人人智慧,消除數字鴻溝。”周鴻祎提到,AI發展至今,大模型的成本已經較低,應加速將大模型與政務服務、製造業等重要應用場景結合,讓全民了解、使用和學習AI,讓AI場景走入家庭,走近生活。
周鴻祎分享觀點 記者 陳雷 攝
“在全球技術欠發達地區中,也包括我所在的非洲,我們非常期待並渴望建設一個包容普惠的數字世界。”非洲互聯網之父、迦納科網董事長尼•奎諾坦言,隨著世界各地聯繫日益緊密,人類擁有一個共同的數字未來這點毋庸置疑。但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同時,也向發展中國家提出挑戰——如何才能在此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或跟上發展步伐。比如非洲,面臨的問題正是如何正確引入AI、確保AI得到充分利用並助力發展。
以人為本,消弭數字鴻溝,尼•奎諾認為,開放互聯網參與渠道、相關內容及技術對之於此大有裨益。當前,非洲各網絡空間技術機構組織正通過協同合作,為民眾帶來了更好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
尼•奎諾分享觀點 記者 陳雷 攝
正視風險 技術應具有社會責任感
一直以來,AI在帶來各項便利的同時,其引發的倫理問題也備受關注。
在全球攜手擁抱AI“星辰大海”的道路中,如何引導人工智能向善而行?主論壇上,馬來西亞通訊部副部長張念群以一則故事引出了這一話題。今年2月,一名14歲男孩長期癡迷和AI機器人聊天,在某天進行最後一次對話後,自殺身亡。事後,男孩的母親將AI機器人所在的企業告上法庭。這起案件被媒體認為是“全球首例AI機器人致死案”,一起悲劇,暴露出了AI技術的失范。
“如果我們沒辦法做到智慧向善,我想人類的數字未來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災難。”張念群稱,在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技術也應具有社會責任感,每一個技術決策都需要考慮到其對社會、環境和倫理的影響。“如何確保智慧技術造福全人類,而不是加劇社會不平等、威脅公共安全,是我們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她呼籲,數字技術發展不應只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事,需要我們跨越國界、文化和語言的障礙,加強國際合作,連接全球每一個個體和社會,構建一個“智慧向善”的數字未來,共同應對數字時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