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冬季蔬果採摘、銷售的關鍵時期。張掖市山丹縣積極引導群眾巧打反季節牌,發展設施農業,既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東樂鎮五墩村大棚航拍
室外寒風凜冽,棚內春色滿園,走進山丹縣東樂鎮五墩村片區的鋼架大棚內,村民們在大棚裏收割、分揀、捆紮,有條不紊地進行各種工序,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東樂鎮五墩村種植戶馬慶表示,他承包了五墩村的210座大棚,每棚一年能收兩茬,前茬在6月份收完,現在收第二茬,香菜一棚能收300公斤左右,娃娃菜、西葫蘆即將上市。
東樂鎮五墩村大棚香菜采收現場
東樂鎮五墩村大棚香菜
來到不遠處的東樂鎮山羊堡村,棚內種植的紅提葡萄已成熟,一串串飽滿誘人、晶瑩剔透的葡萄挂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種植戶馬上學正在採摘訂單葡萄,沉甸甸的葡萄讓他眉開眼笑。“到11月頭就開始賣了,現在賣了一部分,在元旦前就能賣完,這樣下來一個棚收入1萬多,兩個棚將近3萬元。”馬上學高興地説。
東樂鎮山羊堡村紅提葡萄
東樂鎮山羊堡村葡萄采收現場
“菜籃子”事關千家萬戶,事關百姓餐桌,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來,張掖市山丹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通過引進新品種、種植無公害蔬菜、錯峰上市等措施,逐步提升蔬菜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實現了反季節蔬菜生産“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優”的大發展,持續完善“育苗、生産、銷售、儲藏、加工、服務”六大體系,加快推動蔬菜産業産、加、銷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24年,全縣發展設施農業7700畝,各類蔬菜種植面積達6.45萬畝,實現年産量約20.4萬噸,全産業産值約6.9億元。(文/圖 聶英 王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