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説廿五載,科院情濃書畫緣。11月25日,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學術交流中心文蔚廳內翰墨飄香,丹青溢彩,一場別開生面的“科院情·書畫緣”25週年校慶書畫展專家評審會在慈溪成功舉辦。出席本次活動有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森生、黨委委員姚松林、特聘教授俞建文和學院幹部沈旭偉、曹輝、王大龍、劉善文、向勇。本次活動還邀請了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學術顧問、武漢傳媒學院客座教授、中華新聞社副社長洪成平等校外專家。學校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文化盛事。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書法係兼職教授馬華林,中國美院文學博士、慈溪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孫百安,中國作協會員、詩人俞強也參與了此次評審。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基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王大龍主持了此次會議。在開幕式前,專家們對參賽書畫作品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評審,他們從專業角度出發,對作品的筆法、構圖、創意等多方面進行了綜合考量,為評選出優秀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個充滿榮耀與夢想的輝煌時刻,我們齊聚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共同慶祝新中國成立75週年的盛大慶典,同時回顧學校25年的輝煌歷程,展望遷至慈溪5週年的全新未來。”高森生在致辭中向出席“科院情·書畫緣”校慶書畫展的每一位嘉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並向在書畫藝術中傾注心血的師生和藝術家們致以最深切的敬意。他強調,書畫藝術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千年智慧的結晶,它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更蘊含著時代的精神。在科院25年的風雨歷程中,書畫藝術如同一股源源不斷的清泉,滋養著我們的文化建設,成為傳承與創新的重要紐帶。
此次“科院情·書畫緣”書畫展,不僅是對學校輝煌歷史的深情回顧,更是對中華文化精髓的崇高致敬。它以筆墨為媒介,傳遞著科院人的熱情與夢想,展現著學院的文化自信與時代責任。高森生認為,此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與藝術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與提升。它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深刻感受到書畫藝術的魅力,領略到科院文化的深厚底蘊,激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同時,它也將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助力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動學校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隨後,學校舉行了客座教授聘書頒發儀式,肯定專家們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支持與貢獻的同時,也期待未來能進一步加強與藝術領域專家的合作交流。主持人宣讀獲獎名單,現場氣氛熱烈。此次獲獎作品代表了學校師生及校外書畫愛好者的較高創作水準。在墨香繚繞、筆舞飛揚的書法藝術聖殿中,馬華林以敏銳的審美洞察力與滿腔熱忱,對學生們的書法參賽作品進行了深入骨髓且細膩入微的點評。他猶如書法界的領航者,引領我們遨遊于一幅幅佳作之間,盡情領略書法的無窮魅力與深邃內涵。
經過嚴格篩選,數十件脫穎而出的作品如同書法星空中的璀璨星辰,不僅彰顯了學生們對傳統書法的深刻理解與堅實基礎,更在楷書、行書等多種書體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其中,一件倣褚遂良風格的楷書作品尤為突出,其章法佈局獨具匠心,用紙選擇恰如其分,筆法結構更是爐火純青,完美捕捉了褚遂良楷書的神韻與精髓。筆力遒勁有力,點畫靈動活潑,結體秀美典雅,氣息流暢自然,連落款鈐印也顯得得體大方,整體效果堪稱市級書協專業作品的典範,令人拍案叫絕。然而,馬華林也客觀地指出,多數楷書作品在細節處理上仍有待精雕細琢,特別是在點畫、結構及章法的精準把控上,需要學生們更加深入地臨摹歷代名碑法帖,汲取其中的精華與養分,以期攀登更高的藝術巔峰。 行書作品雖數量有限,卻不乏佳作,尤其是那件學習米芾風格的作品,書寫在倣古紙上,用筆揮灑自如,意態栩栩如生,行氣跌宕起伏,佈局恰到好處,充分展現了大學生書法競賽中的卓越風采與非凡實力。與前述倣褚楷書作品相映成趣,共同達到了專業創作的高水準,令人嘆為觀止。當然,其他學習趙孟頫、智永、黃庭堅等行書風格的作品,雖然各具特色,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需學生們持續努力,不斷追求卓越與完美。馬華林校長深情寄語學生們,書法之路雖漫長且充滿挑戰,但只要方法得當,堅持不懈,未來必將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同時,馬華林也對篆隸等其他書體的作品表示了高度的關注與期待,希望學生們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為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讓書法這一中華瑰寶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 在孫百安的眼中,此次評選不僅是一枚閃耀的榮譽勳章,更是一次觸動心靈的深刻體驗。回溯四十年前的大學時光,他親自站上書畫展覽的領獎臺,那份激動與榮耀,與今日擔任評委的心境不謀而合。孫百安感慨萬分,昔日同窗中,許多從書畫的業餘愛好者蛻變為今日的書畫大家,他們的成就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藝術的天空。因此,他深知,今日的評選工作不僅承載著光榮與使命,更肩負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在復評的眾多美術作品中,孫百安特別提及了21號與15號兩件佳作,它們如同萬花叢中的兩朵奇葩,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脫穎而出。21號作品,沈藝程以綜合材料為媒介,巧妙地將“25”週年校慶的主題融入其中,兩條龍以傳統喜慶的舞龍姿勢躍然紙上,色彩斑斕,生動傳神。畫面中的圖書館、綠樹、花朵與人民日報版面等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主題鮮明、色彩豐富、構圖飽滿的藝術畫卷,展現了作者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視角。而15號作品則是一幅匠心獨運的剪紙藝術,它雖非學校主流藝術形式,卻以其深厚的文化歷史背景和廣泛的社會價值,贏得了孫百安的高度讚譽。作品中,學生們在校園中的快樂生活被生動刻畫,圖書館、和平鴿與校訓“涵育”“修己”等元素巧妙融合,構思新穎,畫面生動,手法獨特而嫺熟,充分展現了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孫百安的點評,不僅是對這些作品藝術價值的肯定,更是對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深情呼喚。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些作品背後深刻意義的洞察,以及對藝術成就的高度讚譽。通過他的點評,我們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些作品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價值,也感受到了孫百安作為藝術大家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深切關懷與殷切期望。
在書畫展的輝煌巔峰時刻,馬華林攜手孫百安和俞強,共聚藝術殿堂,揮毫潑墨,上演了一場即興書畫藝術的華麗盛宴。他們以超凡入聖的書法技藝與深邃博大的繪畫修為,瞬間點燃了全場觀眾的激情與敬畏。觀眾們爭相舉起手機與相機,定格這千載難逢的藝術瞬間,對三位藝術巨匠的驚世之作讚不絕口,現場掌聲雷動,讚譽之聲如潮如涌,經久不息。
活動最後,專家現場作畫,墨香四溢。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讓師生們近距離感受書畫藝術魅力,贏得陣陣讚嘆。本次評審會産生的優秀作品將與學校教師還有校外特邀藝術家們在校慶周舉辦作品聯展。此次書畫展不僅為校慶增添文化色彩,更為學校師生提供了與專家交流學習的機會,對提升校園文化氛圍、推動藝術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學校將繼續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洪斌 卞佳玉、鄒璐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