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舉行“牢記囑託 善作善成”紅橋區專場新聞發佈會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1-28 17:34:41

  11月27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託 善作善成”紅橋區專場新聞發佈會。紅橋區委書記李清、紅橋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永望、紅橋區住房建設委主任馬林、紅橋區民政局副局長李英華出席發佈會並介紹紅橋區加快推動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區的有關情況。

天津舉行“牢記囑託 善作善成”紅橋區專場新聞發佈會

發佈會現場 供圖 天津市政府新聞辦

  紅橋區委書記李清介紹,紅橋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品質發展“十項行動”,圍繞做好“三新”“三量”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教育興區、土地強區發展舉措,努力打造綠色城區、建設美麗紅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區。

  近年來,紅橋聚焦群眾關心關切的教育事業,深入實施教育興區發展舉措,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滿足廣大群眾和家長學生對優質教育的期盼。李清介紹,紅橋狠抓教育載體提升,將土地資源優先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教育用地新增384.75畝,規劃、新建和改擴建天津一中紅橋學校、紅橋第二實驗小學、十二幼等23所學校和幼兒園載體。加強校園標準化建設,為紅橋小學、民族中學附小新建標準跑道、足球場等活動場地;利用桃花園小學旁棚戶區改造釋放的土地,建立本區首個學生綜合實踐基地,種植各類果樹600株。規劃建設天津市實驗小學紅橋學校、耀華中學紅橋學校初中部。同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加強與全市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與市教委、河西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協議,高標準建成耀華中學紅橋學校、上海道小學紅橋學校和河西二幼紅橋幼兒園,並投入使用。組建河北工業大學及其附中、附小一體化辦學等7個教育集團,相繼建立民族中學、民族附小,三中、三中附小兩個九年一貫制升學模式。將方舟、怡和、求真等民辦中小學改制為公辦學校,既盤活了教育資源,也受到社會和學生家長好評。鞏固特殊教育優勢,統籌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發展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讓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區百姓。

  紅橋區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加快建設京津冀同城商務區。紅橋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永望介紹,一年多來,紅橋堅持産業導入和載體建設一體推進,加快重點任務落實。一是載體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在西站核心商務區板塊,西站南、京津冀工業軟體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大興國際機場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樓正在加緊建設。在光榮道科技創新産業帶板塊,中海油天津院創新研究中心、中船七〇七所綜合實驗中心即將竣工,藝點意創全國總部基地順利落地,光榮道配套酒店開工建設。二是高端産業要素資源加速聚集。依託中國建材集團綠色數智雙碳創新中心成立的中材工程研究中心兩年來實現營收8.1億元。鞍馬出行天津總部落地即見效,累計實現營收超過61.6億元。中國煤科天津總部基地項目正在進行提升改造,近期將投入使用。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一批央企新設機構落地。三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成效漸顯。充分發揮駐區央企、央院、高等院校作用,成功組建天津市水泥行業綠色生態與低碳零碳、海洋資源利用綠色技術與智慧裝備兩個創新聯合體,推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能源低碳創新中心落地,中海油天津院成功獲評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

  近年來,紅橋成功出讓了西站東二地塊(群眾影院地塊)、天津西站南片區(京津冀同城商務區一期)城市更新項目、西于莊6號地塊等多宗土地。這些地塊的出讓有力推動了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更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紅橋區住房建設委主任馬林介紹,土地市場的活躍表現直接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成效。通過土地供應,成功吸引了多家優質企業來紅橋投資。這些優質企業不僅帶來資金和技術,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優質的市場資源,有力推動了紅橋區的産業升級和經濟發展。下一步,紅橋將繼續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準開發、高品質融合,加快西站周邊成熟地塊出讓,紮實開展城市更新行動,不斷提升城市建設滿意度。

  紅橋區老齡化程度比較高,區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是8.99萬人,佔比達到了34%,高於全市的平均水準。紅橋區民政局副局長李英華介紹,破解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一直是紅橋的工作重點。今年,紅橋持續在養老服務方面用情用力,紅橋區委、區政府先後投入各類公建載體2000平方米,建設街級養老服務綜合體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四五”期間養老床位建設任務,實現了九個街級養老服務中心的全覆蓋。這九個養老服務中心既能收住老人,又能提供各類為老服務,有的還兼具配餐功能。同時,圍繞構建老年人15分鐘生活圈,綜合考量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家食堂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建成養老院28家、街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9家、日間照料中心52家,初步具備了構建老年人15分鐘生活圈的硬體條件。(文 張鹽)

編輯:尹媛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