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天津市津南區政府新聞辦舉行“全面推進農業‘接二連三’發展,帶動鄉村全面振興”新聞發佈會。津南區副區長羅振勝,津南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劉偉,津南區北閘口鎮鎮長張明熠,津南區供銷合作社理事會主任趙軍出席發佈會並介紹津南區積極構建都市型農業發展格局、全力推動農村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舉措和進展。
發佈會現場
津南區副區長羅振勝介紹情況
津南區是大都市的近郊區,有水林田湖草資源齊備的自然條件,有融合程度高的城鎮化基礎,有小站稻、設施農業、種業三條産業鏈的優質産業基礎,有葛沽蘿蔔、宏程芹菜、南義葡萄等知名農産品品牌,還有京津都市圈巨大的優質市場,形成了津南區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的良好條件和獨特優勢。津南區副區長羅振勝介紹,近年來,津南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立足發展實際和具體情況,多措並舉,以農業“接二連三”發展為抓手,積極構建津南特色的都市型農業發展格局,全力推動農村農業現代化進程。
據悉,津南區積極打造設施農業産業鏈,注重在延鏈補鏈中推動設施農業高品質發展,提高果蔬的均衡供應能力,為農業産業多元化、科學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目前,該區有19個規模化設施農業園區,總佔地面積7990畝。同時,津南區著力打造“種業芯城”新高地,切實用好駐區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平臺的人才智力資源,調動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積極性,持續強化種業核心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示範推廣。
津南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劉偉介紹情況
近年來,津南區對照天津市鄉村振興“三美四鄉”建設標準,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發展總體要求,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在進一步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提升鄉風文明程度、提高綜合治理能力的基礎上,重點在促進鄉村産業發展上下功夫,做文章,部分村鄉村振興成效明顯。津南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劉偉介紹,八里臺鎮西小站村積極打造紅色研學品牌,掛牌津南區中小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與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思政實踐育人基地,組織編排紅色文藝作品、開發研學課程,吸引客源,今年累計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帶動村集體增收20萬餘元。小站鎮迎新村以迎新嘉年華為切入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準。2024年2月2日升級後的迎新嘉年華對外開園,截止正月十六共接待遊客15.5萬人次,實現收入1200余萬元。同時,津南區積極探索發展農家院、特色民宿,已建成4家民宿和農家院,開闢村民增收致富新路徑,促進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津南區北閘口鎮鎮長張明熠介紹情況
近年來,北閘口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突出、亮點頻出,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津南區北閘口鎮鎮長張明熠介紹,北閘口鎮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在津南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用足用好津南科教、生態、會展“三張好牌”,按照“三量”“三新”“三個融合”的工作要求,立足北閘口鎮工作實際,深挖特色資源,明確了圍繞“積極引進社會資本,盤活閒置存量資源,推動農文商旅融合發展”1條主線、全力打造“鄉村文化休閒”和“都市精品農業”2大産業片區的思路舉措,通過培育項目、打響品牌、村企共建、聯動發展,不斷把鄉村“沉睡”的資源喚醒、“蟄伏”的潛能激活,開創了北閘口鎮鄉村振興新局面。
津南區供銷合作社理事會主任趙軍介紹情況
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國家聯繫農民的橋梁和紐帶,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織形式,供銷社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場,在農業生産發展、農民增收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津南區供銷合作社理事會主任趙軍介紹,近年來,津南區供銷合作社持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堅持政治引領,聚焦主責主業,理順體制機制,聚力使命擔當,圍繞“供”“銷”“服”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從構建供銷體系“大家庭”,做好農業服務“田保姆”,優化商品流通“老本行”等方面,持續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實現集約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為鄉村振興強勢賦能。(文 張鹽 圖 天津市津南區政府新聞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