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託 善作善成”河東區專場新聞發佈會。河東區委書記周波、河東區政府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辦公室主任陳淑傑、河東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琪瑩、河東區體育局局長黃葆紅、河東區商務局副局長孫薇出席發佈會並介紹“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的河東實踐”方面的有關情況。
發佈會現場 供圖 天津市政府新聞辦
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河東區委書記周波介紹,河東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文化薈萃、底蘊深厚,做好文化傳承發展,一直是全區上下的重要工作。今年以來,河東區著力加快直沽文化繁榮區建設,為高品質發展添動能、增活力。
據悉,當前,河東區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四個之區”建設中,提出了建設更高水準的“直沽文化繁榮區”,並以此為目標,以“三新”“三量”工作為抓手,通過城市更新推動産業煥新,堅持保護、挖掘、利用一體推進,不斷創新文化發展形態,賡續工商文化基因,為産業發展、城市建設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2024年金阜碼頭通航、金茂匯豐富的文體活動,為河東文旅帶來不小的熱度。河東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琪瑩介紹,明年在豐富文旅體驗上,河東致力於提供體驗河東的“新打開方式”,策劃“到河東尋史、尋韻、尋景、尋味、尋趣”等主題活動。比如,到河東尋史,邀遊客觸摸直沽文化肌理,回首百年工商輝煌,在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閱直沽漕運興盛,在薦福觀音寺600年古樹下品一盞香茗,在一機床“津一·PARK”星巴克裏捧一杯咖啡,期待一次與工業美學的相逢;到河東尋韻,邀遊客體驗非遺民俗的古韻新潮,探究老津衛茉莉花茶、大直沽酒、曾氏盤扣、攔手門等149項非遺技藝的魅力。
河東區在全市率先成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辦公室,統籌推動全區文創産業高品質發展,河東區政府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辦公室主任陳淑傑介紹,河東區文創辦自2024年4月成立以來,緊緊圍繞“直沽根、海河脈、工業地、非遺韻”交匯融合的海河東岸文化特質,培育産業發展土壤。制定了《關於加快河東區文化創意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並首次規劃出以直沽文化為主導、工業文化為特色、非遺品牌為支撐、數字科技為依託的文創産業體系。接下來將推進“文創+科技”“文創+工業遺存”等十類重點産業發展,營造具有河東文化屬性的産業生態圈。
河東區體育資源豐富,上世紀90年代初,河東的社區體育活動經驗就在全市、全國推廣。河東區體育局局長黃葆紅介紹,2011年攔手門傳統武術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遺。近年來,河東大力推進體育強區建設,輸送的游泳、網球、跆拳道等體育項目的優秀人才,在國際、國內賽事中屢創佳績。去年石浩嶼在世界游泳錦標賽花樣游泳混雙和集體項目中獲得金牌,樊文博在全國青少年網球總決賽中獲得男子單雙打兩項冠軍。
河東區一直致力於推動商旅文體展融合發展,河東區商務局副局長孫薇介紹,河東堅持用好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逐步構建“一帶三圈多節點”商業格局,全區綜合體商業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持續釋放海河東岸新消費走廊能級,獻力城市經濟發展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在保留傳統城市記憶的基礎上,力爭打造國際化城市IP。(文 金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