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扛牢生態責任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記者從12月4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感恩奮進,黃河之濱會更美”——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第三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作為全省生態修復專責組牽頭部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開發與保護,加快構建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新格局,支撐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守牢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統領黃河流域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目前,甘肅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批復實施,印發了生態修復、礦産資源、地質災害防治3個省級專項規劃;完成“三區三線”劃定,黃河流域涉及的9市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281萬畝,佔流域國土面積的18.6%,並聯合相關部門制定《甘肅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實施細則》。
提高流域生態環境品質,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甘肅省制定《甘肅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提升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功能,累計完成修復面積16.25萬公頃;編制《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專項實施方案》,分區分類部署開展水源涵養能力提升、水土保持、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修復治理工程。
在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方面,我省累計投入資金3.87億元,在黃河流域實施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41個,治理面積4800公頃;發佈6項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至目前黃河流域建成綠色礦山44個;印發《關於深入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加強黃河干流及重點生態功能區露天礦山管控。
近年來,甘肅省夯實生態系統安全基礎,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黃河流域搬遷4萬戶、15.7萬人。在黃河流域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調查、監測預警、工程治理,建成自動化監測預警臺站4421個,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240個。甘肅省還提升生態建設服務水準,構建“天空地網”一體化信息感知體系和監測網絡,參與建成陜甘寧晉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一張網”,逐步提升了跨區域服務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治理、災害預防建設水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