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在張掖山丹馬場(一場),一幅獨特而和諧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山丹馬場位於祁連山生態保護的核心地段,作為祁連山北麓草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其生態環境對祁連山生態保護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馬匹在山丹馬場草場上悠閒地吃草
草場上的牦牛
近年來,山丹馬場篤定“生態保護優先”的核心功能定位,秉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先進理念,深度契合自身地域特性與資源稟賦,積極探索並成功構建起獨具匠心的“6+6”輪牧制度,巧妙地將草原與茬地有機結合起來,為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發展找到了雙贏之道。
羊群在草場上吃草
冬日的山丹馬場草場
馬群
每年的11月至來年的4月底,山丹馬場(一場)為職工無償提供7萬餘畝茬地,成群的馬、牛、羊有序轉場至茬地,這裡便成為了牲畜安然越冬的優質“補給站”。馬場(一場)種植的燕麥草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達9%至12%,牲畜食用後生長較快,不僅有效減少了牲畜在天然草原上的採食量和放牧時間,減輕了天然草原的載畜壓力,實現了草畜平衡,還加強了耕地涵養水分的功能,大大減輕了冬季草場的壓力。
山丹馬場燕麥草收穫
山丹馬場燕麥草收穫
據了解,茬地的合理運用能有效縮減秋翻地面積,顯著抑制揚塵現象的發生,從源頭上杜絕了因秸稈焚燒而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為區域大氣環境品質的提升與生態安全屏障的構築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過程中,牲畜排泄物得以轉化為高品質有機肥回施于農田,成功構建起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的生態閉環,進一步促進了農牧産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塑造出互補共生、良性互動的農畜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全方位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與有機融合。
夏季的山丹馬場
馬群馳騁在草場上
近年來,張掖山丹馬場在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發展方面不斷探索前行,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在確保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有力地推動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祁連山生態保護貢獻了積極而重要的力量。(文/圖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