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椒:非遺出少年 傳承“味”更濃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2-11 16:20:44

  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太平文化廣場上人頭攢動,太平坊下舞臺旁人聲鼎沸,排隊等待上場的孩子,忙碌不停的工作人員,都在為即將開始的全椒縣第五屆學生組花燈表演大賽作最後準備。

安徽全椒:非遺出少年 傳承“味”更濃

花燈表演比賽現場  攝影 沈果

  全椒縣文化館館長孫莉是其中一員,“各個代表隊領隊看下演員可到位了?”“音樂伴奏可準備好了?”“嘉賓、裁判都到齊了嗎?”……她在演出場地上來回奔走、調度指揮。

  雖然大賽已經舉辦了五屆,對大賽流程、規定程式已經駕輕就熟的她卻絲毫不敢懈怠:“比賽只是文化活動的冰山一角,只有讓孩子、家長乃至更多的人看到並喜歡,才能更好地弘揚文化、傳承非遺。”

  玩轉非遺,解鎖新體驗

  在舞臺旁等待上粧的全椒縣江海小學四年級的丁梓航,手持秧歌傘,不時比劃著動作,嘴裏還唸唸有詞。“我們帶來的表演是《玩花燈》,很好玩。”他樂呵呵地説,雖然動作需要不斷調整、無限重復,但是40多位同學共同完成一個表演,特別有集體榮譽感,尤其是穿上表演服的時候,“一下子就來感覺了,所以很想演好。”

安徽全椒:非遺出少年 傳承“味”更濃

全椒縣江海小學學生表演《玩花燈》 攝影 沈果

  全椒非遺“五馬破曹”的五位小主演一起圍在指導老師身邊,嘰嘰喳喳地討論著唱詞和動作,“騎”著紅馬的紅臉小關羽與“騎”著黑馬的黑臉小張飛拿著道具刀、槍,相互糾正錯誤。“特別好玩、有意思,在表演過程中感覺自己就像是上場殺敵了一樣,很威武、很過癮。”

  儒林小學《八朵雲龍陣》表演中,小朋友手持八色雲狀花燈雄赳赳地來到場地中央,跟著音樂節奏不時變換造型,猶如行軍布陣。此時,一條紅色長龍衝進來,幾名小戰神一起弄槍舞劍,好一派金戈鐵馬、氣壯山河的場面,不禁讓觀眾連連拍手稱讚。

安徽全椒:非遺出少年 傳承“味”更濃

全椒縣二郎口小學學生表演滁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五馬破曹》  攝影 沈果

  剛結束表演的小演員孫語彤一直大口喘氣:“在表演中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跟著音樂變換陣型時,代入感特別強,感覺自己就像是花木蘭。”

  “讓孩子覺得好玩、有意思,才能讓他們走進非遺、愛上非遺、傳承非遺。”孫莉表示,通過表演、比賽,孩子們感受到的不只是道具的絢麗、形式的新穎,而是對非遺産生興趣、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從而産生歷史與情感的交融。

  傳承非遺,注入新動力

  12支中小學代表隊、300多名師生,一場花燈展演,一次非遺大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融合,非遺技藝與全椒文化相結合,吸引了數千人現場觀看、數萬人圖片直播觀看,熱鬧非凡的學生組花燈展演,為大家獻上了一場視聽盛宴。

安徽全椒:非遺出少年 傳承“味”更濃

全椒縣六鎮鎮明德小學學生表演花燈《村娃鬧春》  攝影 沈果

  比賽中一舉奪魁的江海小學師生們,表演結束後激動地衝上舞臺,合影留念。指導老師兼主唱王艷激動地表示:“時間短、人數多,如果沒有孩子們的配合和對非遺的熱愛,是很難呈現出如此理想的效果。”作為全椒民歌非遺傳承人,她在日常教學中側重於培養學生對於非遺的興趣和喜愛,“通過非遺課程的設置與培養,讓非遺成為孩子童年記憶、心靈成長的一部分,用心去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近年來,全椒縣持續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力度,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常態化、普及化,側重通過發展校園非遺傳承人的方式,讓非遺課程成為學校特色課堂,實現非遺從“進校園”到“在校園”的轉變。同時,通過舉辦各類非遺相關的比賽活動,使青少年成為非遺傳承的主力軍。

安徽全椒:非遺出少年 傳承“味”更濃

全椒縣逸夫小學學生表演《全椒蓮花漁燈》  攝影 沈果

  “每一項非遺項目都如同一顆璀璨的星星,能在孩子的心中點亮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全椒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婁道華表示,花燈展演如同一扇窗、一座橋,讓孩子窺見傳統藝術的美麗與智慧,讓他們走進並愛上非遺,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對文化的認同感,真正為非遺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不竭動力。(文 王瓊 沈果)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