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記者 孫婧宜 攝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記者 孫婧宜)12月11日上午,浙江省防汛防臺工作機制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在杭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冬明春浙江平均氣溫總體偏高,降水偏少,但受到階段性冷空氣的影響,可能會出現2-3次全省性寒潮天氣過程。冬季冷空氣影響期間山區可能有凍雨,春季可能出現春寒的情況。
省防指辦常務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吳曉榮介紹,今年浙江極端天氣過程偏多,自然災害總體較常年偏重,強對流天氣之“頻”、極端降雨之“大”、江河洪水之“猛”、颱風影響之“重”、次生災害之“危”,可以説歷史罕見。
今年,浙江梅雨總量為近30年同期最多,4月入梅前,全省面雨量就達到21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倍,居歷史同期第二位。臺汛期,今年有6個颱風先後影響浙江,較常年平均多,常年為4.1個。10月底的颱風“康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浙江時間最晚、最嚴重的颱風之一。此外,今年浙江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高溫綜合強度居歷史第二。汛期強對流天氣也多發,在局地造成較嚴重的次生災害影響。
面對嚴峻複雜的防汛防臺形勢,浙江上下團結一心,全面整合全省綜合性救援隊伍和專業救援隊伍,目前共編組各類應急救援隊伍2371支、9萬餘人,初步構建起省市增援處置、縣級節點支撐、鄉鎮快速響應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計劃2025年再增編1萬人左右,基本能夠滿足常態化應急救援任務需要。
記者了解到,受梅汛期和6個颱風等帶來的極端強降雨影響,今年浙江共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416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81萬元。
為何今年極端天氣這麼多?浙江省氣象臺臺長羅玲分析,造成今年浙江氣象災害較重原因,一方面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另一方面,今年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轉換之年,厄爾尼諾事件已於今年5月結束,冬季可能出現弱拉尼娜事件,轉換過程易出現極端天氣,如今年梅雨期暴雨集中、秋季颱風等熱帶系統多等情況,均是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
同時,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發展,會出現一些年份的秋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溫偏高,副熱帶高壓偏北,因此不排除會再出現類似今年這樣11月甚至更晚時候,還有颱風影響的情況。
針對今冬明春浙江氣候趨勢預測,羅玲認為,今年冬季出現類似2008年的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較低。但是,還應注意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可能性仍是比較大的。
因此,羅玲建議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關注階段性強降溫和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可能對交通出行、電力輸送等造成的不利影響;二是由於預計冬春季降水整體偏少,在水庫蓄水、城鄉供水、森林防火等方面應予以關注;三是需關注冬春季節靜穩天氣帶來的霧霾等,對百姓健康和交通出行産生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