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至13日,中國—中東歐國家標準化科技創新交流活動在浙江省義烏幸福湖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辦,中國計量大學承辦,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義烏市科技局、義烏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計量大學中東歐研究院、浙江-捷克布拉格絲路學院共同協辦。活動以“標準創新助推高品質發展:生物製造産業標準化發展的任務與挑戰”為主題,旨在通過標準化促進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推動中東歐國家在計量領域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強調加強技術規範和標準的聯合研究與互認,進一步深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科技創新協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助力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國際科技創新共同體。
活動現場 供圖 活動主辦方
開幕式由中國計量大學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陳永強教授主持。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任高翔、中國計量大學副校長王迪釗,義烏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晉,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鄭裕國分別致辭。來自15個國家的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150余名代表出席,共同圍繞標準化科技創新的前沿議題展開討論。
高翔在致辭中指出,標準化領域的科技創新已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針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生物製造和標準化領域的合作,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交流,增進互信,推動彼此對現有生物製造相關標準的互認和統一;二是啟動生物智造標準國際聯盟,聯合産學研各界共同推進生物製造這個戰略産業的標準研製,以標準創新助推産業高品質發展;三是共同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在生物製造和標準化等相關領域的教育合作,通過聯合科研項目、學生交流和人才培養計劃,幫助雙方在技術和人力資源方面實現互補和提升,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懂標準的複合型人才,進一步推動技術的創新與産業的發展。
王迪釗指出,本次會議搭建了一個匯聚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生物製造與標準化領域頂尖學者和科技創新者的國際平臺,旨在通過交流與合作,推動全球生物製造領域標準化的進程,促進科技創新在全球範圍內的合作與共享。此次承辦“中國—中東歐國家標準化科技創新交流活動”,是中國計量大學積極響應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深化國際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期望通過這次會議,進一步推動我國在生物製造和標準化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也為中東歐國家的科研成果提供一個交流與展示的平臺。
高晉強調,創新和開放始終是義烏發展的底色,義烏將繼續致力於打造更多創新合作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加強與世界各國科技交流合作。本次會議聚焦生物製造標準化這一重要主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深度融合的積極實踐。 高晉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加強各方在生物製造標準化領域的交流與協作,推動知識與技術廣泛共享,促進産業鏈深度融合對接,為應對糧食與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貢獻智慧與力量,同時為實現更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鄭裕國表示,此次活動聚焦生物製造與標準化科技創新領域的前沿與交叉問題,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他指出,本次會議匯聚了來自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生物製造及標準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家圍繞這一主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討合作路徑與創新實踐。在義烏召開的此次會議,將成為推動生物製造標準化領域發展的新起點,有望促進雙方在技術、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共享與互補,推動生物製造領域標準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共識與實踐。鄭裕國表示,希望通過與會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夠在生物製造的標準化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為全球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生物智造標準國際聯盟啟動儀式現場 供圖 活動主辦方
活動期間舉行了生物智造標準國際聯盟啟動儀式,該聯盟將為生物製造領域的技術轉化與産業應用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交流活動設有三場報告會,專家們重點分析了如何構建標準體系以促進合成生物學技術在生物製造産業的推廣應用,特別是在功能性食品、生物傳感等領域的最新應用、技術進展、商業化路徑及標準化需求,同時就生物製造技術的産業化政策、法規及標準化策略展開深入討論,從技術創新、標準監管和産業合作等方面提出戰略性建議,旨在為推動全球生物製造産業的協同創新、跨國合作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路徑。
本次中國—中東歐國家標準化科技創新交流活動,匯聚了來自中東歐國家與中國在生物製造與標準化領域的頂尖學者與科技創新者,肩負著促進區域科技合作與創新、推動標準互認與統一、深化人才交流與合作的使命。
此次活動不僅是推動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應對全球性挑戰、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生物製造標準化進程,為構建開放、共享、可持續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注入了新動力。(文 胡志洪 張雅芬 湯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