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為期三天的“影像記錄時代——走進詩畫浦南”主題采風活動在浦江縣浦南街道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浙江省浦江縣人民政府浦南街道辦事處和浙江外國語學院文化和旅遊學院共同主辦,由作家、美術家、攝影家、浙江外國語學院文化和旅遊學院學術院長吳重生擔任領隊,多位國內知名攝影家、新聞界大咖和詩人參與。中共浦江縣委書記胡作滔與吳重生院長及部分采風團成員交流座談,對采風團蒞臨浦江采風表示歡迎。
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攝影 方曉東
新華社高級編輯、中國新聞獎和“華賽”“金鏡頭”獎攝影比賽評委、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宣明東,全國助殘公益大使魏丹,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原主席、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吳宗其,農民日報社副總編、高級記者、中國新聞獎評委楊志華,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二級教授邵大浪,新疆阿拉爾市作協主席、浙江省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著名詩人盧山,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詩人涂國文,天津傳媒學院青年攝影家沈力瑋等二十余人出席活動。
采風團出發前合影 攝影 方曉東
吳重生指出,本次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浦江縣人民政府與浙江外國語學院校地合作協議精神,立足於浙江外國語學院文化和旅遊學院與浦南街道簽署的浦南街道文旅知名度提升服務項目,為藝術家搭建交流與探討的平臺,旨在進一步提升“和合浦南、南山生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本次活動既是文旅整合的實踐,也是一次用影像記錄時代變遷、傳播鄉村振興故事的探索。吳重生強調,在浙江外國語學院文化和旅遊學院提供的點對點服務與支持下,攝影家與媒體記者將鏡頭對準浦南的人間煙火和綠水青山,將浦南的歷史、生態與人文之美呈現給受眾,是高校學術力量服務地方文化傳播與社會發展的創新舉措。
浦江縣政協副主席、浦南街道黨工委書記趙仕黨從經濟、人文等方面介紹了浦南街道的基本情況。他表示,浦南的發展變化是浦江美麗蝶變的縮影,希望通過此次采風活動,以攝影與文字的力量,展現近年來浦南街道的積極變化,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浦江和浦南的美麗風貌與發展成就。
楊志華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浦南街道在服務三農和鄉村振興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三農工作和“千萬工程”提供了典型範例和寶貴經驗。本次活動是向大眾傳播與展示“浦南模式”的絕佳機會。浙江外國語學院與浦南街道的校地合作開創了一種新模式,為浦南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借鑒與推廣。
邵大浪在發言中指出,攝影師這一職業自1839年誕生以來,經歷了從“記錄攝影”到“表現攝影”再到“觀念攝影”三個階段。參與本次活動的攝影家眾多,采風團成員共同努力,能夠在忠實記錄浦南實景的基礎上,融入個人氣質與情懷,將浦南故事發揚光大。邵大浪強調,本次活動涵蓋全媒體,通過攝影、文學與新聞傳播的有機結合,相輔相成、融會貫通,希望能夠誕生一批兼具審美價值與影響力的浦南文藝作品。
盧山表示,中國歷代詩人皆有“壯遊”的傳統,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好河山。正如浦陽江東流錢塘,匯入大海,浦江文脈也源遠流長,延續至今。采風活動既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行吟文學在當下的展現形式。通過深入浦南名山大川和街頭小巷,團隊將更直觀地感受到詩畫浦南地歷史人文,更真切地觸摸到新時代浦南的勃勃生機和精彩蝶變。
國畫《浦南的秋——稻香兩岸,菽黃一坡,農人稼穡無蹉跎——楊志華詞意》 張利明 作
采風團一行探訪中華老字號企業金貿火腿公司 攝影 樓柳婧
在三天的活動中,采風團隊將深入浦南街道的村落田野、歷史遺跡和生態景區,以多角度、多形式展現浦南的發展故事,用影像與文字記錄這片土地的詩意與夢想。采風團成員陸續走進潘宅村集市、金華金貿火腿有限公司、第二屆浙江省塔塔球混合團體邀請賽現場、電商産業園、共富工坊、東陳祠堂、神麗峽景區、浦江縣靚松家庭農場、浦江縣小果兒農場等地進行采風創作。
采風團一行探訪潘宅村早市 攝影 樓柳婧
啟動儀式現場還舉行了授旗儀式。浦南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主要負責人、浦江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和浦江縣攝影家代表參加活動。(文 郝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