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山丹縣將城市更新與建設視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之舉,巧妙地將“當下治”與“長久立”有機融合,加速老舊小區改造、市政設施布設以及公園綠化等城市建設進程,實現增進民生福祉與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步飛躍,群眾的滿意度與幸福感大幅攀升。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血脈”,作為城市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打通交通堵點、構造中心城區路網是改變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
2024年,山丹縣濱河路南大街至雙擁路段的建成通車,標誌著全長2.7公里的濱河路全線貫通。這條東西走向的幹道不僅串聯起多條主次幹道,還有效緩解了縣城南部片區的交通壓力,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城市活力倍增。另外,山丹縣致力於疏通道路“血栓”及路網“毛細血管”,新建改造城區道路18條,同時維修更換路燈、疏通排水管網、維修問題窨井、修補路面等,全力打通城市“大動脈”,暢通域內“微循環”。如今,貨暢其流、人暢其行的便捷交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山丹河城區段改造後面貌
城市面貌 煥然一新
老舊小區設施老化、棚戶區破敗低矮是很多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曾經的山丹縣城也不例外。山丹縣城北小區自1999年建成以來,道路、管網等公共設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損。2021年,城北小區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後進行了全面提升,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山丹縣還重點實施了西大街城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項目涉及清泉鎮東街村、西街村866戶居民,項目建成後居民居住環境更加安全舒適。如今的山丹,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處處彰顯著現代簡約風格和高端大氣。
山丹縣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城市服務 提“智”增效
山丹縣通過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利用視頻監控、無人機、高清執法記錄儀等智慧信息設備,實現了在人流量較大、市容市貌問題較多的場所全方位、無死角監控管理,有效解決了執法人員少、執法難、取證難、治理難等問題。同時,山丹縣健全多部門聯動聯勤機制,形成統一調度、信息共享、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並積極推行“721”工作法,即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由被動執法管理變為主動服務,由遊擊式管理模式轉為常態服務管理模式。
山丹縣運行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山丹縣“口袋公園”一隅
“口袋公園”扮靚城市顏值
自2021年以來,山丹縣還將閒置土地、道路節點、街頭轉角、拆遷騰退空地等進行定制化設計、小切口改造,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園”、街頭小微綠地等綠化工程。截至目前,城市綠地總面積達到513.67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63%,綠化覆蓋率達到42.5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64平方米,城市綠化品質不斷提升,為群眾創造了更加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文/圖 錢大偉 王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