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是什麼鳥兒,真漂亮!”近日,銅陵西湖濕地公園的湖面上波光粼粼,遊客李昕在跟隨遊船前往湖心島時,沿途發現了不少從未見過的鳥兒。
“生態好了,鳥兒願意來了,許多鳥兒我們也叫不出名呢。”遊船駕駛員錢龍文介紹,每年冬季都會有很多候鳥來到公園,既有“老客”也有“新客”。
銅陵西湖濕地公園區域曾經經歷過圍湖造田,周邊有農田、魚塘、藕田、自然灘塗、河道等。2014年銅陵市正式啟動西湖濕地公園建設,通過退田還湖、生態恢復、景觀打造、改善水質等措施,將其打造成了該市最大的城市濕地生態系統。
如今,水域面積1.61平方公里、濕地景區面積1.81平方公里的銅陵西湖濕地公園,擁有銅陵市城區最完整的涉禽鳥類生態系統和200余種野生動物,獲評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4A級旅遊景區,成為人與自然交融的場所、市民品質生活的“窗口”。
“你們仔細聽,能聽到幼鳥的鳴叫。”在公園的觀鳥塔上,經驗豐富的觀鳥愛好者周先生提醒眾人小聲點,不要驚到了小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鳥選擇在濕地公園內繁衍生息,我們在濕地公園內有時能見到東方白鸛、青頭潛鴨等珍稀鳥類。”
記者獲悉,近年來,銅陵市還推動實施了西湖濕地公園生態修復工程,包括利用人工和絞吸船進行湖底清淤,種植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投放25萬尾可以凈化水質的各類魚苗等,不斷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每年冬季,為了迎接候鳥到來,我們會加大人員巡護頻率,實行24小時巡護值守,建立‘地有人巡、鳥有人管’的候鳥保護網絡。”負責公園運營的銅陵市建投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剛表示,將努力為鳥類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棲息場所,減少人類活動對鳥類和濕地生態的干擾與破壞,努力實現城市濕地公園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安徽日報記者 劉洋 通訊員 姜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