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瓣瓣同心京津冀 歡歡喜喜過大年 走進天津市聯合採訪團走進天津——最是老街年味濃 煙火氣裏過大年(圖)
臨近春節,天津古文化街充滿年的味道。 天津日報記者 趙建偉 攝
天津西青區第六埠村,書法家為村民寫福字。 天津日報記者 趙建偉 攝
“旅遊就是看看當地的地兒,聽聽當地的事兒,嘗嘗當地的味兒。”在特約講解員、文明旅遊志願者馬哲津腔津調、韻味十足的講解中,“瓣瓣同心京津冀 歡歡喜喜過大年”主題宣傳聯合採訪團走進天津古文化街,感受最地道的天津調,最濃烈的過年味。
“吹氣,用力,停,再吹一點,再吹一點……”在老師傅的指導下,北京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中心記者王楠第一次吹糖人:“吹的時候就按師傅的要求吹氣,在師傅的手上不一會兒就‘變’出了一隻漂亮的小鹿,很神奇。”宮前廣場上,舞龍表演正入佳境,功底紮實的舞龍人配合默契地閃轉騰挪,一會兒做出下腰、原地旋轉的高難度動作,一會兒又忽閃著大眼睛擺出憨態可掬的形態向觀眾“賣萌”,人群裏不時爆出一陣叫好聲。“我太愛天津特有的鬆弛感了,一進來就感覺這個城市年味特別足!”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姜哲對現場表演讚不絕口,興奮地把這些畫面收入攝像機。
大紅燈籠高高挂,精緻的吊錢貼起來。天津古文化街節日氛圍十足,早早做好了迎接蛇年新春的準備。祥禾餑餑鋪和天后宮的聯名店裏,推出了寓意吉祥的元寶酥、如意、福袋以及醒獅造型的春節新品;和海河牛奶聯名的老酸奶也頗受外地遊客的歡迎。河北日報記者瑞雪説:“這個牌子在網上很火,新中式的糕點改良後少糖少油,每年春節我都會從網上買給家裏的老人做年禮,這次終於買到店舖限定款了!”
煎餅馃子鍋巴菜,糖皮面茶大麻花,要説最受採訪團歡迎的,還是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的津味美食,20多種津味早點、30多種天津小吃,光是煎餅店就有十幾家,遊客還可以在煎餅馃子體驗店體驗自己做煎餅馃子的全過程。“糖皮、鍋巴菜都好吃,我最喜歡大餅卷圈,太好吃了,下次有機會再來。”長城新媒體記者史葉不僅品嘗美食,還大包小包買了煎餅馃子、炸糕、香菜牛油果味道的海河牛奶。
在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村委會門前的廣場挂上了紅燈籠,頂棚挂上紅彩帶,書法家現場為村民寫春聯、送福字,村裏的才藝舞蹈隊在鑼鼓聲中載歌載舞,傳遞著喜慶倖福的精氣神兒,濃濃的年味在鄉間升騰。現在村裏建起了遊客中心,新設的咖啡屋正在抓緊裝修,各色農産品、文創産品銷量都不錯。正逢集日,路口的大集上人頭攢動,遠到進口的榴蓮、海南的菠蘿蜜鮮果,近如渤海灣的海産品、村民自製的辣椒醬,吃穿用度,應有盡有……村裏的日子紅紅火火,每個人的臉上都喜氣洋洋。
“雖然北方地區的年俗很相近,過年的‘例兒’也差不多,但是到天津就感覺這裡的年味特別濃。”北京青年報記者呂良璐來自山東,他説,“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放鞭炮貼窗花盼著過年吃餃子的心情,希望有機會來天津過春節。”
“從1月9日至27日,蘭亭書畫院的老師們每天都來給村民們寫福字送祝福。大年初一到初五,還有村民自己組織表演的舞龍舞獅、大鼓戲曲等文藝演出。”第六埠村村委會委員王倩介紹,“春節期間我們的採摘園都連市,可以提供果蔬採摘,歡迎大家到我們這裡過年。”(天津日報記者 廖晨霞 攝影記者 趙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