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張掖市山丹縣總工會(以下簡稱“總工會”)緊密圍繞職工需求,以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為核心,不斷創新維權服務模式,為保障職工權益、促進和諧勞動關係作出了積極貢獻。
菜單式普法,提升職企法治素養
總工會秉持“普法先行,維權護航”的理念,推動普法與維權深度融合。為此,總工會組建了由律師、工會幹部、調解員、司法專幹和勞動仲裁員為主體的工會法律宣講小分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地開展普法宣教工作。同時,總工會緊密結合集體協商、調研慰問、法治體檢、幫扶救助、技能培訓等中心工作,通過集中宣傳、專題講座、普法小課堂等形式,對《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宣傳。全年共開展宣講活動45場次,提供法律諮詢1500人次,涵蓋企業250余家,覆蓋職工12000余人。
同時,總工會積極探索實踐“互聯網+”法律服務,開展維權知識線上答題、“安康杯”競賽等活動60余場次,利用工人文化宮、工會驛站、職工之家等工會服務陣地,定期開展律師坐診,為職工群眾提供法律知識“盛宴”。此外,總工會聚焦縣域重點行業、企業,紮實推進“法治體檢”40場次,審查勞動合同1000余份,梳理規章制度40余項,排查出普遍性勞動用工風險點5個,並及時出具法律意見書,督促相關單位責任人整改,有效規範了企業用工行為。
全方位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總工會以“春季要約行動”為契機,廣泛開展集體協商集中要約活動,並深入調研,制定合理有效的年度協商計劃,根據不同企業、行業、區域的實際情況,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分類指導;緊緊圍繞薪酬福利調整、工時制度、輪崗輪休、職工培訓等內容開展多層次協商,確保職工在工資增長、請休假制度、工作時長等關鍵議題上擁有充分話語權。
2024年,總工會共計完成了32個企業、9個區域、3個行業的集體協商工作,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44份,涵蓋企業221家,覆蓋職工6428人。通過協商,全縣企業職工平均工資增幅達4%,請休假制度在企業中普遍落實,女職工“三期”等特殊權益得到全面保障。
深層次管理,增強職工主體地位
總工會始終將民主管理視為企業發展與職工權益保障的核心環節,全力推動企業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廠務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2024年,全縣廠務公開領域不斷拓展,內容不斷深化。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職代會、廠務公開建制率達97%,非公企業達91.2%以上(25人以上的達93.1%),25人以上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超95%,建制企業職工集體協商參與率、知曉率超98%,中小企業民主管理覆蓋面亦穩步拓展。
全縣8家國有企業職工代表在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管理、項目建設的決策研討時提出21條合理化建議,其中9條被採納實施,充分保障了職工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不僅提升了企業效益,更增強了職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多元化調解,樹立涉工治理標杆
總工會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力構建多元調解格局,聯合法院、人社、司法、檢察院成立山丹縣勞動爭議綜合調處中心,建成“和事佬”工作室,建立勞動爭議“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體化”解決的快調工作模式,並通過部門聯動、多方參與,實現了職工群眾“推開一扇門,辦成一攬子事”的工作局面。
線下,總工會按照“諮詢即立案、立案即調解、結案即履行”的原則簡化工作流程,有效節約了廣大職工群眾和用人單位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線上,總工會充分發揮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作用,開展全流程在線調解,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當事人隨時參與調解提供便利,同時,全年受理12351熱線訴求2起、省市工會轉辦網絡訴求6起,確保職工訴求件件有回音,有力維護了勞動領域的和諧穩定。(文 馮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