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模式,促進各學校資源共享、抱團發展,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1月16日,合肥市政協委員、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森林城校區總務處副主任韋翔宇針對合肥市集團化辦學水準提升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體且富有針對性的建議。
合肥市政協委員、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森林城校區總務處副主任韋翔宇
韋翔宇一直密切關注著合肥教育事業的發展,尤其在集團化辦學領域,他通過深入的調研和分析,對合肥集團化辦學的現狀和未來認識清晰。據悉,合肥在推進集團化辦學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擁有公辦義務教育集團164個,覆蓋176所學校(校區),佔主城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的75%。這些集團學校的建立,有效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名校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愈發明顯。然而,韋翔宇在調研中也發現,集團化辦學在師資力量配備、校際均衡發展、整體品質提升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
針對這些問題,韋翔宇提出了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他建議市有關部門加大統籌力度,適當充實教師隊伍,並科學制定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的補充計劃,以解決師資配備不均衡的問題。同時,他提倡建立集團內教師交流輪崗長效機制,鼓勵優質師資在集團內各學校間合理流動,以促進師資均衡配置,提升集團內學校的整體教學品質。
二是完善校際均衡發展政策。韋翔宇認為,應充分研判教育佈局規劃和學校綜合承載能力,科學合理佈局中小學校,優化資源配置。他建議加大對偏遠地區學校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以縮小與城區學校在軟硬體方面的差距,實現集團內學校的均衡發展。
三是支持集團化辦學內涵式發展。韋翔宇強調,應持續提升教育品質,加強長三角教育一體化對接,深入研究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準的方法措施,進一步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內涵式發展。他鼓勵學校挖掘自身特色和優勢,打造特色品牌,並加強對學校發展政策的支持和資金投入,為集團化辦學水準的整體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韋翔宇還強調了集團化辦學政策協同的重要性。他認為,應進一步明確集團化辦學的目標和職責,加強對集團化辦學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同時,建立集團內學校協同發展機制,通過創新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精準開展師資培訓等方式,幫助弱校提升辦學水準,促進集團內學校的協同發展。(文/圖 劉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