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教育改革實踐 紅色鑄魂·勞動礪志·研學賦能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2-20 15:27:48

  2024年,甘肅省天水市教育系統利用豐厚的人文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空間,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紅色教育鑄魂工程 構建全鏈條育人體系

  天水市整合域內75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建19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開發15條“紅色研學”線路,教育系統與駐市高校聯動,建立“基地+學校”協作機制,2024全年開展主題研學超92場,覆蓋121個學校4.1萬餘人次。

  2024年9月,天水武山紅軍小學組織學校師生身著紅軍服,參觀紅色基地、聆聽革命故事、黨員教師重溫入黨誓詞、少先隊舉行主題隊會、參與模擬長征活動等,深入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和重要意義,紅色教育課堂從“字面觀”走向“地面觀”。該校還把紅色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12個少先中隊用長征路線途中的12個歷史事件和重要節點命名,大課間師生同跳自主編配的《紅星閃閃放光彩》等紅色校園集體操,每週背誦一首紅色詩詞,用紅色教育點亮了少年兒童的信仰之燈。

  據了解,2024年各學校依託區域內紅色研學基地,開展1到2次紅色研學活動,每次紅色研學活動做到有主題、有方案、有內容、有總結,讓紅色教育基地變成了學生聽得懂、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好的“活”教材,真正讓紅色資源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學生內心。

  探索紅色資源“請進來,走出去”的“雙向”互動模式,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也是2024年天水市教育系統開展紅色教育的特色之一。天水市博物館和學校共同開發紅色教育實踐課程20多節,接待上萬名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還為市內中小學培訓小小義務講解員10人。

【原創】天水市教育改革實踐 紅色鑄魂·勞動礪志·研學賦能_fororder_1

講解員為學生講授紅色故事

  勞動教育深耕計劃 構建産教融合新生態

  天水市積極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實踐教育模式,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了解社會,受教育、長才幹,從而講活新時代社會實踐教育故事。

  全市累計建成18個市級、1個省級勞動實踐基地,形成“校內責任田+校外産業園”雙輪驅動模式。其中,平南中學開發《漿水菜腌制》等課程,實施班級“責任田”全週期管理,建立勞動評價體系,年評選“勞動之星”超200人次;武山縣灘歌初中打造“種植——烹飪”全流程勞動鏈,學生全程參與蔬菜種植,並在食堂舉辦“豐收宴”實踐烹飪技能;龍園小學建設“智慧農場”實踐區,學生通過手機終端遠程管理溫室大棚,實現環境監測、智慧灌溉等數字化操作。全市依託大櫻桃、花椒等支柱産業,開發“勞動+農技”“勞動+電商”等特色課程,組織學生深入田間,在“隴原工匠”指導下開展生産實踐,年培養勞動技能認證學生超3000人。

【原創】天水市教育改革實踐 紅色鑄魂·勞動礪志·研學賦能_fororder_2

學生在菜地參與勞動

  研學旅行提質行動 打造文化浸潤新範式

  2024年,天水市教育局按照“去哪、怎麼走、學什麼”的思路,緊緊圍繞傳承弘揚“五大文化”這一主題,充分體現“五大文化+紅色文化+科普成果+自然生態”的全要素、新成果、高品位,不斷強化場域的匹配度,打磨課程的精準度、追求體驗的適切度、增強學生參與的興趣度,從而提升研學旅行的品質。

  圍繞“五大文化+紅色+生態”主線,天水市構建寒暑假專題、傳統節日、學期週末三類課程模組。天水市逸夫實驗中學開展“法治研學”系列活動,組織學生走進檢察院、公安分局等實踐場域;天水市一中的《古巷道考實調查》項目,組織參與研學學生完成98條巷道文化溯源,提出文保建議12項,獲評省級優秀研學案例;秦安縣西川鎮小學在大地灣遺址開展“彩陶文明解碼”項目,通過採集陶片、陶藝工坊實踐、跨學科問題探究等方式,完成了《彩陶紋樣與旱作農業關聯性研究》等17項成果,該模式推動短期研學向中長期課題延伸,學生通過文獻考據、民俗調研等方式持續深化相關學科認知;麥積區推行“研學+智慧農業”開展物聯網種植實踐;甘谷縣實施“研學+脫貧攻堅”走進鄉村振興示範村活動;天水博物館開發《竹木春秋》《墨拓傳情》等傳統文化體驗課,年服務學生超8000人次。全市形成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社會認知三位一體的研學格局。

天水市教育改革實踐 紅色鑄魂·勞動礪志·研學賦能_fororder_954757d2528992be774001abc8be1c1

學生參加研學活動

  2024年以來,天水市教育系統實現三大突破:紅色教育鏈覆蓋率提升至93%,勞動實踐課時達標率100%,研學課程校本化開發率達78%,3項實踐案例入選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案例。通過紅色鑄魂、勞動礪志、研學賦能的三維重構,天水市正探索形成西部地區素質教育改革的特色路徑(文/圖 閆鎖田)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