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共青團山丹縣委積極探索創新理論宣講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團幹部、先進典型、優秀創業青年、青年志願者等示範帶頭作用,組建“山丹縣青年講師團”,以青年視角、青年話語、青年方式,堅持通過實例講理論、通過故事講真理,足跡遍佈學校、機關、社區、鄉村,把黨的創新理論潛移默化送進廣大青少年心中。
走進校園 “志願紅”織密護苗成長“安全傘”
網絡安全課上,青年講師化身“反詐主播”,用真實案例拆解網絡陷阱,帶領學生模擬“詐騙話術接招”,破解“遊戲充值”套路;心理健康輔導中,青年講師通過“情緒盲盒”遊戲引導孩子們畫出煩惱、寫下心願,並現場傳授減壓小技巧;防校園欺淩專題中,青年講師則用“角色互換演練”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言語暴力的傷害,並手把手教學如何正確求助。一抹抹“志願紅”活躍在教室與操場間,用鄉音俚語播撒法治種子,以暖心服務築牢青春防線,為青少年成長撐起政策法規與人文關懷雙重“安全傘”。
青年講師進校園
步入社區 “志願紅”搭起群眾“暢言所”
街道拐角,志願者與居民們圍坐在一起,沒有高高在上的宣講臺,只有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從老舊小區改造背後的政策支撐,到社區養老服務優化蘊含的民生關懷,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剖析黨的創新理論如何實實在在地改變生活。一位大爺感慨地説:“以前覺得這些理論離咱老百姓遠著呢,可聽了這些年輕人講,才知道原來每天的好日子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在這裡,宣講不再是單向輸出,而是思想碰撞的互動,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生活中的變化,也加深了對黨的理論的理解。
志願者與居民進行交流
邁向鄉村 “志願紅”講透振興“富民策”
針對農村青年和廣大村民,講師們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用質樸的方言講述著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故事。村裏的返鄉創業青年如何借助電商平臺將農産品銷往全國各地,讓鄉親們鼓起腰包;農業專家紮根基層,帶來新技術讓荒蕪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這些實例,讓村民們真切感受到黨的政策為鄉村發展注入的強大動力。在農忙閒暇之餘,村民們聚在一起聆聽黨的聲音,探討致富之路,原本安靜的鄉村因這些“小課堂”而充滿活力。
青年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
未來,張掖市山丹縣青年講師團將繼續砥礪前行,深入社區街巷、田間地頭,以更多元的“小課堂”,把黨“大道理”講進千家萬戶。(文/圖 周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