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春寒料峭中,湖南新邵縣潭溪鎮長鋪村羊肚菌種植基地迎來豐收季,一簇簇褐色的羊肚菌如“小傘”般爭相破土而出,不僅為市民早春餐桌增添珍饈美味,更成為鄉村的“致富密碼”。
新邵縣潭溪鎮長鋪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 攝影 楊明航
走進長鋪村羊肚菌基地,一排排遮陰菌棚整齊排列,該基地負責人石江紅帶領著村民們拿著小刀穿梭于菌壟間,小心翼翼地採摘頭茬羊肚菌,銀刃輕旋間,頭茬菌菇“簌簌”落入筐中,采收者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村民正在採摘頭茬羊肚菌 攝影 楊明航
羊肚菌又名羊肚菜,被譽為四大珍菌之首。其製成的幹品因便於儲存而廣銷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該菌種一般秋冬季種植,冬、春季采收,有效實現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在農閒時節為農戶創造增收渠道,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産業支撐。
“2025年我們種植羊肚菌總面積增至50多畝,相比往年,我們加強了技術和土地管理,以及對菌種的篩選,羊肚菌畝産翻番至400公斤左右,總産值超過150萬元,同時也為附近村民提供了50余個短期就業崗位,讓閒置資源與剩餘勞力在菌香中價值滿滿。”石江紅介紹。
收穫頗豐,菌香滿滿 攝影 楊明航
據了解,該羊肚菌基地以“公司+村集體”為合作架構,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建設烘乾包裝車間、構建産銷閉環,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體系,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參與産業。該模式不僅激活了閒置土地,也實現家門口就業與集體增效的雙重目標,走出了資源盤活、集體增效、農民增收的振興途徑。
站在菌棚外的村支書石社軍望向連綿丘陵,道出發展“秘訣”:“長鋪村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為羊肚菌種植提供了天然優勢,其中濕潤氣候與微酸紅壤是‘天賜厚禮’,但真正讓菌傘綻放的是‘集體+企業+農戶’的三贏模式。”
如今,這個曾靠傳統作物維生的小山村,因地制宜,發展培育特色産業,一朵朵“小菌傘”或將撐開鄉村振興更為精彩的新圖景。(文 唐文峰 楊明航 肖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