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粽香米粉鵝必須採用本地新鮮米粉和秘制黃油”“粽葉捆紮的鬆緊要適度”……近日,在湖南桂東縣橋頭鄉橋頭柴火店,60余道散落民間的客家佳肴在此起彼伏的討論聲中,被該鄉鄉村幹部和美食愛好者進行系統梳理,全鄉首部《客家美食圖冊》的編纂進入衝刺階段。
如今,一場以客家美食為紐帶的産業變革正在湘贛邊界蓬勃興起,該鄉黨委以“兩葉一竹”(茶葉、粽葉、楠竹)為核心輔料,創新推出茶香、粽香、竹香、臘香、土香、客家小吃、特色飲品等七大美食系列,將千年茶鄉的“舌尖密碼”轉化為鄉村振興新動能。
粽系列美食 供圖 橋頭鄉
橋頭鄉,目前坐擁3.2萬畝優質茶園、1.2萬畝粽葉基地和2萬畝楠竹林,玲瓏王、橋園春、寶宏雲霧等茶企和加工廠50余家、粽葉加工廠10家、竹筍加工廠4家,竹木竹炭廠2家,帶動就業4000余人,構建起“春茶、夏粽、秋竹、冬筍”的四季産業格局。
有豐富的特色農業産品作為食材基礎,橋頭鄉決心在農旅融合、文旅融合上創新突圍。其通過深入調研發現,當地群眾勤勞能幹熱情好客,家家戶戶擅長烹制客家美食,形成了獨特的“美食社交”文化——每逢農曆三六九圩日便盛況空前,10余家餐館座無虛席,村民既在餐敘間交流農事,更在推杯換盞中完成山貨交易。
“美食是文化基因,更是經濟密碼。”橋頭鄉黨委書記扶柏軍説。為真正將“舌尖密碼”轉化為鄉村振興新動能,橋頭鄉制定了《橋頭鄉打造美食之鄉三年行動計劃》,連續舉辦兩屆客家美食文化節。“遊在桂東,吃在橋頭”品牌已累計吸引湘贛遊客10萬人次,帶動農特産品銷售1380萬元。
在橋頭鄉民順餐館,升級後的廚房裏蒸氣嫋嫋。餐館老闆郭旭兵邊翻炒著客家酥肉邊介紹:“以前只有本地熟客,現在節假日要提前定,越來越多的客家菜品受到湘贛兩省遊客的追捧。”數據顯示,2024年全鄉餐飲業營收同比增長52%。
返鄉創業的故事也在“美食”中延綿:尚義村的林文平在鄉黨委的鼓勵引導下,成立橋青農産品加工廠,將客家傳統粽子與本地生態紅茶結合開發的“茶香粽”打造成了爆款。2024年該單品銷量突破23萬個,帶動50余種客家特産組成的“橋青”品牌實現年銷售額680萬元。
當前,橋頭鄉正構建三維美食IP矩陣:百年客家美食“長命粓”申遺進入衝刺階段,70名“鄉村美食匠人”培育計劃全面啟動,《橋頭客家味道》系列短視頻即將登陸新媒體平臺。橋頭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張航介紹,該鄉正爭取將美食産業納入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重點項目,計劃三年打造20家星級農家樂,研發推出橋頭客家一桌菜,在旅遊旺季提供給遊客選訂,同時開發美食研學等新業態,推動美食産業惠及更多群眾。
從深山的客家灶臺到湘贛文旅版圖的美食地標,橋頭鄉用美食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答卷,這裡的美味傳承正轉化為驅動産業升級、賦能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文 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