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貓尾草之鄉”,近年來,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將貓尾草産業培育為鄉村振興支柱産業。通過實施 “資源賦勢、平臺賦能、技術賦力、體系賦效”四大工程,形成了“種植規模化、加工標準化、銷售品牌化、産業融合化”的發展格局,創造了年綜合産值8億元的産業奇跡,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貓尾草種植基地
資源稟賦構建産業基礎
岷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麓,海拔2400-2900米的冷涼濕潤氣候,為貓尾草(提摩西草)提供了絕佳生長環境。這種禾本科多年生植物具有粗纖維含量高、適口性強等特性,是賽馬、奶牛及草食寵物的優質飼草資源。經過80餘年的引種培育,“岷山貓尾草”已形成獨特品種優勢,1990年獲全國牧草品種審定委員會認證。
産業數據顯示,全縣貓尾草種植面積達10萬畝,覆蓋農戶1.9萬戶,年産乾草6萬噸,佔全國市場份額80%以上。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培育市場主體140家,註冊“積翠”“歸鄉提” 等29個自主品牌,建成5處標準化生産基地,實現畝均産值8000元,戶均增收超萬元。
農戶采收的貓尾草
電商創新拓展市場空間
岷縣積極構建“互聯網+草産業”行銷體系,培育電商經營主體60家,2024年線上銷售額突破2.1億元。借助淘寶、京東等平臺,産品覆蓋京津冀、成渝、海南等地區的馬術俱樂部及寵物市場。跨境電商實現歷史性突破,甘肅嘉之源農業開發公司在亞馬遜開設北美、東南亞站點,産品以3美元/公斤價格遠銷美國、澳大利亞,完成訂單6000余單,銷售額達3.6萬美元。
貓尾草電商直播
技術創新引領産業升級
依託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岷縣制定《貓尾草産業發展規劃》,建立 “政産學研用” 協同機制。聘請中國草業協會、中國農科院等11名專家組成顧問團隊,開展品種改良、標準化種植等技術攻關,與中國馬業協會合作制定《馬用貓尾草乾草品質分級》《草寵用貓尾草乾草品質分級》兩項團體標準,成立草産業協會和貓尾草研究院,推動産業向精品化發展。“岷縣模式為全國草業發展樹立了典範。”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執行會長韓貴清指出,通過新質生産力賦能,岷縣正在打造中國草業振興的標杆。
農戶采收貓尾草
體系建設夯實發展根基
岷縣建立“政策主導、項目支撐、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産業體系,累計投入發展資金5800萬元,創新“訂單收購+技術服務”利益聯結機制,方正、立源等企業與3800余農戶簽訂長期收購協議,以高於市場價5%的價格保障農戶收益,致富帶頭人李姑霞的立源合作社通過技術培訓、統一加工,帶動農戶畝均增收1500元。
貓尾草産品
近年來,岷縣産業品牌效應持續提升,連續兩年舉辦“中國西部草都發展高端論壇”,獲評 “貓尾草産業示範基地”,寺溝鎮立珠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目前,貓尾草産業已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研發于一體的完整産業鏈,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從“軍馬場引種”到“世界市場”,岷縣貓尾草産業歷經80餘年發展,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華麗轉身。這片“黃金草”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更探索出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協同共進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岷縣經驗”。(文/圖 馬愛軍 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