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風拂過焉支大地,張掖市山丹縣寺溝村的田埂上,泥土泛著濕潤的光澤。在馨源菇瀚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西蘭花育種基地,機器轟鳴聲與村民的説笑聲交織成一曲春耕協奏曲。
“嗒嗒嗒……” 自動化點苗機勻速運轉,將西蘭花種子精準植入穴盤,管理員周東和七八個村民,快手快腳地搬運苗盤。周東説:“每天能育八千多盤,這些苗子五月中旬就能下地定植了。”説話間,他的手套已沾滿泥土,額頭沁出細密的汗珠。
村民正在搬運苗盤
作為山丹縣馨源菇瀚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育苗老將”,周東對這套機械化流程早已爛熟於心。提及2024年的種植成果,他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2024年我們種了1萬畝西蘭花,市場反響特別好,供不應求,所以2025年我們一鼓作氣,把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3萬畝。”
育苗大棚俯瞰圖
隨著周東的指引,穿過田壟,一座座高標準育苗大棚映入眼簾。推開棚門,村民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們或專注于培育營養土,或細心地往穴盤中培土,或忙於給幼苗灑水、鋪設保鮮膜。
為了做好首批蔬菜苗的培育養護工作,育苗棚管理員高琴和村民們認真負責,嚴格把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他們定時定量澆水,經常通風換氣,用心觀察每一株幼苗的生長情況,及時施肥、噴水,精心養護著每一株菜苗,確保幼苗成活率。高琴介紹説:“第一批的幼苗長勢不錯,出苗率也可以,第二批從3月9日開始點籽,3天時間就點了600畝地的苗子。”
村民在育苗大棚澆水
據了解,陳戶鎮寺溝村西蘭花種植採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收購,這種模式不僅保障了西蘭花的品質和産量,還帶動了周邊近百戶村民增收。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西蘭花育苗不僅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更是一條帶領村民走向富裕的康莊大道。在這個春耕時節,山丹縣西蘭花育種基地正孕育著無限的生機與希望,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美好篇章。(文/圖 吳鵬 馬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