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湖南省衛生健康委舉行“時令節氣與健康湖南·春分篇”新聞發佈會,各專家圍繞春分時節的健康養生、合理膳食、體重管理、睡眠健康、兒童疾病防治等,組織發佈健康養生和疾病防治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發佈會現場 攝影 李媛
春分養生有攻略
春分時節,氣候潮濕。湖南地區民眾喜食辛辣食物,易引發胃腸疾病反復發作。從中醫養生角度如何防治胃腸疾病?
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徐寅看來,應保持舒暢愉悅的心情,通過按揉太衝、內關穴平抑肝火或是聆聽音樂舒緩情緒;要重視起居有常,提倡適量的運動,如堅持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療法;要注重飲食調養,可選用本地應季之物,如藠頭炒肉、香椿煎蛋、春筍煨湯、紫蘇煎茶等,同時多用薏苡仁、芡實、茯苓等祛濕食材,輔以蘇葉、薄荷等疏肝藥材入膳,少吃油膩、高糖、重口味食物。
“重油、重鹽、重辣”的飲食習慣同時會增加高血壓、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的患病風險,增加居民健康負擔。湖南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潘宏偉認為,可以通過優化烹飪方式、選擇健康食用油、調整飲食習慣等方式來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在春季,氣候與生理變化、情緒波動、生活規律改變、飲食不節等易導致出現睡眠問題。針對該問題,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常務副院長、主任醫師伍大華介紹,可以通過建立適合自己的睡眠生物鐘、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保持規律作息,同時按時進食,避免晚餐過晚或睡前過饑過飽。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學會釋放壓力,適度運動。
科學減重有方法
會上,湖南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主任營養師蔡華從對超重的科學認識展開介紹:判斷合理體重最常用的指標是體重指數(BMI),其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但值得注意的是,BMI並非唯一標準。”蔡華説,應結合腰圍、體脂率等指標來更全面地評估體重是否合理。
對於超重人群,蔡華建議:既要營養搭配、自律規範,更要加強鍛鍊、熱愛運動。在飲食上,要控制總熱量攝入,增加膳食纖維,補充優質蛋白質,減少精製糖和飽和脂肪,定時定量進餐,養成體重晨起打卡,早、中、晚餐打卡,運動打卡的習慣。在運動方面,每週要有有氧運動,進行2-3次力量訓練,增加日常活動,多走路、爬樓梯、站立辦公等,增加日常活動量,減少久坐時間。“需要提醒的是,運動要講究循序漸進。”蔡華表示,剛開始運動時,不要急於求成,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避免受傷。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
兒童健康要重視
值此春分時節,農民春忙開始了,兒科也開始忙碌起來。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滌看來,春分時節,陰陽交替,氣溫變化較大,晝夜溫差明顯,兒童臟腑嬌嫩,易受風邪、寒邪、濕邪等外邪侵襲。加上春季肝氣旺盛,易克脾土,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抵抗力下降,因此兒童易出現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過敏性疾病和情緒不穩定的情況。
如何預防保護?張滌建議:要早睡早起,適當“春捂”保暖;飲食營養要有充足的蛋白質;可以適當加強運動,提升陽氣。“除了球類運動外,還可以放風箏、森林公園踏青等。”針對心理方面的問題,張滌表示,要加強心理疏導,注重親子陪伴,在陪伴中發現其愛好,根據其愛好、性格引導孩子未來發展。
針對兒童肥胖問題,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滌在會上建議,要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兒童肥胖危害性的認識;要保持日常飲食的營養均衡,及時糾正兒童挑食行為,避免攝入糖分過高的早餐,臨睡前不進食,限制甜食或油炸類食物的攝入量;保持良好作息習慣、增加運動鍛鍊。“現在春分節氣,應該早睡早起,與日同光。”(文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