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天氣晴好,氣溫回暖,正是早稻育秧的好時機。在湖南衡陽縣廣袤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當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早稻育秧工作。
“育秧工廠”裏的工人在生産線上緊張地工作 攝影 王勤
在衡陽縣群星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育秧工廠”裏,幾名工人正在生産線上緊張地工作。鋪上營養土、灑水、播種、覆土……自動傳輸帶上,一個個滿載優質稻種的秧盤源源不斷地從生産線上“誕生”,最後被工人們整齊地擺放在地面上,再集中運往育秧大棚。現場操作員説:“再過20天左右,農民只需來合作社的育秧大棚擔秧苗,便可直接栽插入田。”
在大安鄉河龍村的育秧大棚裏,幾名工人正在有序擺放著從“育秧工廠”裏轉運過來的秧盤。衡陽曾鑫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曾小成2020年回鄉務農,如今,流轉的水田面積已達1500余畝,主要用於種植水稻和油菜。“現在大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産,訂單也讓我吃下了‘定心丸’。這些讓我堅定了擴大早稻種植規模的信心。”曾小成説,他2025年種早稻的面積比去年足足增加100畝。
為幫助種糧農民節本、省力、增效,近年來,作為全省糧食主産縣的衡陽縣,堅持把推廣工廠化、商品化集中育秧作為落實早稻生産面積的關鍵環節來抓,對開展早稻工廠化、商品化集中育秧的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按標準給予補助。目前,全縣已建成集中育秧設施54.13萬平方米,可服務大田面積40萬畝。
2024年,衡陽縣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28.94萬畝、總産達60.4萬噸。2025年,該縣將繼續推行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包農戶、職能部門包服務的糧食生産責任機制,紮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嚴格糧食生産督查考核,壓緊、壓實産糧大縣政治責任,確保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32萬畝以上,糧食總産量63萬噸以上,其中,早稻種植面積44.5萬畝。(文 王勤 鄒健 肖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