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白銀分會場。 白銀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春日的會寧,春風和煦,生機勃勃。3月30日,桃花山下,紅軍長征勝利景園中,“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思政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白銀分會場在這裡開展。
一早,一支由會寧多所學校的600余名師生組成的隊伍在景園廣場集結完畢,隨著一聲嘹亮的衝鋒號響起,分三路浩浩蕩蕩地向山上行進。
瑞金塔、瀘定橋、延安寶塔……5公里的徒步行程中,三路師生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追尋紅色足跡,用腳步丈量信仰,用行動傳承精神,最終在會寧紅軍會師舊址“會師”。
這一路,在偉大長征精神的引領下,學生們步伐有力,歌聲嘹亮,精神抖擻。
會寧縣第一中學高一學生閆文博是這次活動的旗手,接過活動旗幟的他緊握旗桿,眼神堅定。“接過旗幟的那一刻,我對青年一代的責任與使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閆文博激動地説。
“今天這段5公里的‘長征路’,我們身臨其境地聆聽了革命先烈為理想義無反顧的長征故事,深深體會到了當年紅軍的艱難與不易,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才能不負革命先烈的付出。”會寧縣第四中學高一學生賈博感慨道。
西北師範大學學生唐仙艷是會寧縣第四中學的一名實習教師,此次負責帶領班級學生參加活動。她説:“站在會寧這片紅色土地上,我更真實、更深刻地體會到偉大長征精神的感召。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將牢記革命歷史,將紅色精神傳遞得更廣。”
抵達會寧紅軍會師舊址的師生隊伍,整齊肅立於巍峨的會師塔前,唱國歌、獻花籃,向革命英烈鞠躬致敬。禮畢,學生們參觀紅軍會師舊址,同上一堂思政課。
“同學們,你們看,這座由頂端的五角星、3支直立的步槍、3個紅軍頭像以及底部一條鮮艷的紅飄帶組合而成的雕塑,形象直觀地表現了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的主題。”在會師舊址管委會女子講解隊隊長任霞的講解下,學生們看得認真、聽得投入。
會寧縣第一中學思政課教師陳海龍以《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為主題,現場講授了一堂微思政課。在線上同時進行的大型網絡思政公開課《永遠不會忘記》中,專家學者還講授了會寧會師的歷史意義以及發生在會寧的小紅軍救魏煜的故事。
“先烈前輩的長征走過了二萬五千里,為新中國的成立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更加努力奮鬥,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會寧縣第一中學高二學生王傑表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