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就業促進行動夯實民生壓艙石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02 08:51:32

  就業,這一關乎千家萬戶福祉的重大議題,始終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核心所在。它如同一條堅韌的紐帶,將民生期盼與地區發展的宏偉藍圖緊密相連,共同繪製出一幅幅生動和諧的畫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高品質的充分就業,絕非簡單的工作安置。呼倫貝爾市深入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對“六個行動”工作的部署要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企業與群眾牽起求職“紅絲線”,搭起用工“便民橋”,用一系列紮實有效的舉措,奮力書寫著民生與發展同頻共振的生動篇章。

  以“招”為前提 夯實用工支撐基本盤

  呼倫貝爾市在就業促進行動中,為破解就業難題,精心制定了《呼倫貝爾市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形成了“十四個一”任務推進清單,明確了責任單位,確保方案任務得到落實。繼2024年5月發佈了涵蓋多項服務的《呼倫貝爾市就業創業政策落實指導手冊》後,今年,呼倫貝爾市人社局為解決“對接不準,匹配不夠”的問題,計劃發佈“六個清單”:統籌企業用工需求和群眾就業意願,建立“有活沒人幹”的崗位清單、“有人沒活幹”的人員清單、“按需訂制”的培訓清單、“分層分類”的政策清單、“規範統一”的服務清單、“協同部門”的責任清單,促進供需高效對接,全面夯實就業落實基本盤。

  阿榮旗積極與蘇浙魯豫皖等用工大省建立跨區域協作,通過前置崗位篩選機制確保“萬餘個優質崗位”的供給品質,為企業“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有效解決勞動力輸出地與輸入地之間的信息錯配問題。“家門口到廠門口”的一站式服務打破傳統勞務仲介模式,通過組織務工直通車降低務工成本,春節後181人的三批次輸送展現出政府主導的組織效能,較市場自發流動更具規模效應。扶上馬還要送一程,這個旗不斷完善招“工”和招“才”機制,在江浙就業地派駐廠代表形成“娘家人”機制,既是勞動者權益保障的防火牆,又是職業發展的助推器,更是情感維繫的紐帶,讓務工人員外地就業像回家一樣穩得住、留得下、有前途。

  呼倫貝爾市深知此理,巧用閒置廠房,通過改建、共建等方式,大力推動創業園等各類創業就業載體的建設與升級,為入駐企業減免租金、水電、物業等費用。“80後”劉金才,從廚師長轉型為骨雕非遺傳承人,便是創業園的典型受益者。“剛起步時,滿心迷茫,多虧了園區平臺組織的免費創業培訓,還有各類國內間的交流學習活動,幫我找到了商機。”劉金才回憶時,滿是感慨。通過呼倫貝爾創業園開展的外出學習拓寬了視野,促使他打造了近300款融合各地特色的産品,已實現300萬創收,尤其是融合多種工藝設計的骨制餐具,一舉讓他的工藝品店獲得“自治區級創業示範店”,劉金才精心雕琢的《水仙花》在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首次展示就備受矚目。

奏響就業“春之聲” ——呼倫貝爾市就業促進行動夯實民生壓艙石_fororder_4

務工的村民在晾曬黑木耳

  目前,像劉金才這樣的“自治區級創業示範店”全市已有32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家,自治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家,創業氛圍愈發濃厚,為當地就業與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以“四區”為保障 催生就業繁花潮

  在《呼倫貝爾市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中,呼倫貝爾市以牧區、林區、農區、城區“四區”為助就業精準抓手,結合各自的區域特點,在拓展就業規模、優化就業結構上精準發力。在牧區,緊扣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奏響“畜牧業+旅遊”等多元經營的樂章,讓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在林區深挖自然資源優勢,構建起“林業+種植加工+旅遊+手工藝”的發展模式,實現産業與就業協同共進;在農區以“特色技能+特色産業+區域協作”為抓手,描繪就業新畫卷;在城區則依託零工市場與招聘會,打造“招聘+零工市場”模式,搭建起就業的橋梁。

奏響就業“春之聲” ——呼倫貝爾市就業促進行動夯實民生壓艙石

應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了解崗位信息

  農區作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為核心,富民産業蓬勃興起,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扎蘭屯沙果産業從種植到加工,再到舉辦文化節,形成完整産業鏈,帶動眾多農民就業。同時,通過東西部協作等機制,實現了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創新培訓模式,激發就業活力。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阿榮旗、扎蘭屯市等地積極探索“結業即招聘”,企業走進培訓現場,提供多樣崗位,學員與企業達成意向,實現結業即就業。扎蘭屯學員秦英華感慨:“在家門口學技能找工作,收穫滿滿。”

  城區著力破解“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幹”的難題。海拉爾區探索“招聘+零工市場”模式,在2月21日春風行動零工市場專場招聘會上,幫扶重點群體就業,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呼倫貝爾習聘公司總經理韓曉雷稱,借“春風行動”推廣零工市場,提供免費服務,讓零工增強就業群體歸屬感。像這樣的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16個規範化零工市場,形成15分鐘就業服務圈,線上“星火零工就業服務平臺”小程式吸引1.2萬靈活就業人員註冊。

  當下,呼倫貝爾市就業服務中心正積極籌備3月底的春季招聘會,海拉爾區、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三地聯動,通過抖音直播帶崗、“崗位+培訓”“點對點”雙選等創新形式,將為重點群體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以“創”為目標 收穫就業“搖錢樹”

  在呼倫貝爾,産業與就業、創業與就業緊密融合,高品質就業生態循環系統正良性運轉。創新推出“培訓+車間+零工市場”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這一舉措把就業幫扶從單純“授人以魚”變為“授人以漁”,面點加工、太陽花製作、骨雕技藝等特色培訓課程,成為就業新的著力點。

奏響就業“春之聲” ——呼倫貝爾市就業促進行動夯實民生壓艙石_fororder_6

鄂溫克族自治旗匠辛皮具有限公司製作的太陽花

  內蒙古匠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郭春春就是這股創業就業浪潮中的受益者,她2024年收益約140萬元。郭春春感慨地説:“當初外出學習網絡運營,真是關鍵一步。掌握技巧後,訂單越來越多,不僅賺了錢,還把本土文化産品銷往了全國各地。”她的團隊把各地民族風格與本地太陽花、皮具等文創産品相融合,創新設計理念,贏得市場。“借助‘一嘎查一品’項目,我們建立了加工車間,去年僅皮制駕駛證包和鑰匙扣等這些小製作就為鄂溫克牧民帶來約35000元的收入,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郭春春説道。

奏響就業“春之聲” ——呼倫貝爾市就業促進行動夯實民生壓艙石_fororder_1

2025年呼倫貝爾市春風行動海拉爾區零工市場專場招聘會直播現場,工作人員及時解答觀眾疑問。

  截至目前,呼倫貝爾市人社部門建設管理的創業園、孵化基地共有13家,在孵實體戶599戶,當年帶動就業5982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208.5萬元,692名失業人員實現了創業就業。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舉辦了66期培訓班,培訓了1733人,培訓後創業469人,帶動就業1410人,擴大創業者群體,進一步增強就業推動力。

  呼倫貝爾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義喜表示,錨定“六個行動”工作要求,全面推進就業促進行動,圍繞企業用工需求,開展精準技能培訓,實現用工與就業精準對接。同時,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渠道,與教育部門聯動優化高校專業設置,借建設項目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以産業為錨,讓就業之船行穩致遠;以政策為帆,為就業之勢蓄能添力;以創新為筆,繪就就業創業新畫卷,使就業創業工作鐫刻下獨屬於呼倫貝爾的成功範式,書寫新時代高品質就業的精彩答卷。(文/圖 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烏日娜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