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家最大航空維修基地落地杭州
來源:潮新聞  |  2025-04-11 09:09:47

  原標題:開建浙江最大航空維修基地,為什麼説這個消息對杭州很重要

浙江首家最大航空維修基地落地杭州

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項目效果圖

  飛機的發動機不能修,在杭州將成為歷史。

  4月9日,在浙江省2025年二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活動上,記者注意到,此次活動的主會場,選在了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該項目主營飛機發動機維修再製造,預計2030年完工,屆時將成為全國第5家同類型發動機維修廠,也是浙江省最大、華東地區主要的國際化、智慧型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填補浙江省內航空高附加值産業空白。

  省級重大項目開工,主會場的選擇既檢驗屬地經濟發展成效,又蘊藏全省産業發展方向。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項目,為何能成為省級“主會場”?作為浙江首家飛機發動機維修廠,它的建成,又將為杭州航空産業帶來哪些影響?

浙江首家最大航空維修基地落地杭州

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全域效果圖

  一個航空維修基地,對杭州究竟有多重要

  2024年7月,在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召開的招商引資工作動員大會上,臨空經濟示範區與浙江長龍航空有限公司簽署了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項目,結合産業延伸開展航空發動機維修再製造及配套培訓、研發等服務。

  作為常見交通工具,飛機維修與汽車維修類似,都有廣泛的應用場景。“飛機高速飛行、頻繁起飛著陸,會給機身、發動機、輪胎等零部件帶來不同程度的損耗。根據飛行時間以及各部件維修的難度,行業內將飛機檢修分為ABCD四檔,其中A級最簡單,D級最複雜。”長龍航空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浙江首家最大航空維修基地落地杭州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T4航站樓

  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為例——2024年,杭州機場飛機起降量達32萬架次,日常維修和最簡單的A級檢修,需求量就達上萬次。作為先行工程,此前長龍航空大型維修機庫已落地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能完成最高到C級的航空維修,結束了浙江及杭州機場缺乏大型飛機維修機庫的歷史。發動機維修屬於D級,每五六年進行一次,且需要在特定的維修基地進行,每次耗費達到數百萬美元。

  “我們的航空發動機維修一直依賴外地。”長龍航空董事長劉啟宏表示,全國範圍內,此前只有北京、成都、上海、廈門、海口擁有全鏈條航空發動機完整維修能力。而在杭州每年大概有100架飛機,須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上海、成都等地進行發動機維修,不僅十分不便,也使浙江航空製造業産業鏈有了缺口。

  長龍·國際再製造中心開工,也意味著杭州將擁有航空産業“一站式”服務能力。據了解,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338.7畝,總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聚焦大飛機關鍵部件試驗、檢測、維修及創新研發,投産後可實現年維修發動機300台,營業額超120億元。“再製造中心將進一步帶動航空上下游産業的集聚發展,對杭州乃至浙江深度嵌入大飛機製造體系、推動航空産業高品質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相關負責人説。

浙江首家最大航空維修基地落地杭州

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項目效果圖

  打通“國際航空樞紐”的筋骨節點

  與經濟大省地位相比,浙江的航空航天能級存在著“剪刀差”。最直觀的,在全國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機場中,杭州機場是唯一被定位為“區域航空樞紐”而非“國際航空樞紐”的機場。在航空能級上,杭州不僅低於北京、上海、廣州,甚至與成都、西安、昆明、哈爾濱等城市也有差距。今年浙江省兩會期間,劉啟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言:“與航空大省相比,航空樞紐能級不高、航空産業規模偏小、鏈條基礎偏弱、産業輻射帶動能力有限等,仍是浙江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區域”到“國際”,捅破“窗戶紙”的關鍵在杭州。此次國際再製造中心的開工,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

浙江首家最大航空維修基地落地杭州

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項目效果圖

  “杭州有西子航空等航空航天企業,有天目山實驗室等航空科研平臺等,再加上C929寬體客機機身研製與生産項目,杭州集齊了航空航天領域人才、平臺、項目三大優勢。”浙江發展規劃研究院經濟所高級工程師吳駿毅長期從事航空航天産業的研究,在他看來,杭州在航空智造産業上具有一定的本底優勢。

  看機場樞紐能級。本世紀初,杭州機場正式啟用,到2024年末,杭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均位列全國機場前10強。按照杭州規劃,杭州機場四期擴建項目(三跑道)已提上日程,機場作為樞紐的牽引力還將大大增強。

  看航空産業基礎。杭州佈局了錢塘新區航空航天産業園、余杭航空航天科技小鎮、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和建德航空小鎮四大平臺,串起了航空新材料、大部件、精密零部件以及航空製造、服務、物流、維修等,産業發展的正向循環正在加速形成。

  再看航空核心要素支撐。在吳駿毅看來,包括聚焦民用航空製造的省級實驗室天目山實驗室在內,杭州還擁有北航中法航空學院、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浙江大學航空製造高端裝備研究中心等高能級科創平臺,人才、技術、産學研優勢明顯。

  從製造能力到人才保障,再到産業應用,杭州將成為浙江打通航空産業的筋骨節點。

  “杭州的製造業規模不佔優勢,但是通過航空複合新材料等高精尖領域發展,可以讓杭州製造業走出‘高端取勝’的發展之路。”吳駿毅説,杭州建設全流程的先進航空複合材料研製生産線,將為未來發展打開新的方向以及拓寬浙江製造業的寬度。比如複合材料不僅僅會用於飛機製造,還在汽車、船舶、風電、機器人等高端製造業中有著廣泛應用,這將提升産業集聚度,激勵更多企業參與國之重器的研發製造。

浙江首家最大航空維修基地落地杭州

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項目效果圖

  再造下一個“硬核産業”

  “20世紀城市打造機場,21世紀機場打造城市。”航空經濟理論學者約翰·卡薩達曾在《航空大都市》一書中,這樣描述機場與城市之間的關係。

  “臨空區域,是各地對外開放的核心之一。”在航空産業規劃專業人士、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航空産業城概念方案設計者李忠英看來,臨空區域在發展航空産業、空側産業,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方面具備天然優勢。

  比如,北京大興臨空經濟示範區通過民航科創基地項目,聯合中國民航大學等機構,聚焦適航與安全領域研發,吸引超600台套實驗室設備入駐,帶動高端人才集聚。

  再如,廣州空港經濟區依託維修基地吸引了航空金融、保稅物流等業態,形成“維修+製造+服務”的複合型産業集群。

  在城東智造大走廊與臨空區域的交匯處,杭州也要再造一個航空産業新高地。

  《浙江省航空航天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杭州要打造航空航天特色平臺和科技創新區。

  《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指出,杭州將加快建設機場第三跑道,完善空港集疏運體系,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核心機場。

浙江首家最大航空維修基地落地杭州

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項目效果圖

  邁向“國際航空樞紐”,杭州“雙箭齊發”——

  錢塘,有大飛機工廠。作為浙江航空航天“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集聚了以西子航空、艾美依航空、華瑞航空等為代表的一批航空領軍企業,涵蓋複合材料原料、航空零部件、金屬機體製造、複合材料機體製造、複合材料自動鋪放裝備、大飛機裝備、航空座椅零部件等環節的大飛機研發、製造産業鏈。

  蕭山,有臨空經濟發展場景與産業優勢。杭州舉全市之力發展的臨空經濟示範區,依託機場樞紐、全球數貿會大力發展智慧製造、生命健康、航空服務、數字貿易、會展商務“2+3”臨空産業體系,正在成為杭州經濟發展全新增長極。

  除了此次開工的長龍·國際航空再製造中心,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還擁有長龍維修、長龍航空、廈門航空等一批空側産業鏈主型企業。今年,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將圍繞機場樞紐做強能級,縱深推進“保稅+跨境+自貿”改革,力爭全年新增改革試點8個,並申建空港綜合保稅區,同步加快保稅綜合體建設,做好航空産業下游重要場景佈局。

  可以預見,從航空製造、航空維修到航空服務,從産業鏈到供應鏈,城東智造大走廊將在邁向航空産業新高地的征途中,為杭州再造一條硬核産業中軸。(鄭宸 趙路 夏丹 通訊員 俞秀春 陳藝 蔡卡特)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