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映新景——湖南邵陽北塔區資江流域綜合治理紀實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15 17:44:38

一江碧水映新景——湖南邵陽北塔區資江流域綜合治理紀實_fororder_圖片5

資江兩岸風光 供圖 北塔區融媒體中心

  一江碧水穿城過,資江兩岸煥新顏。

  作為長江流域重要支流,資江承載著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的生態命脈與民生福祉。近年來,北塔區致力於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資江風光,打響退養清零、禁捕退捕攻堅戰,探索出一條“鐵腕護江、科技賦能、全民共治”的生態治理新路徑。

  由此,北塔區資江流域水質逐年提升,國(省)考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Ⅱ類。如今,漫步在資江兩岸,一幅天藍水碧、鳥語花香、生態宜居的綠美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退養清零攻堅:築牢流域生態屏障

  豬場掩映在園林中,幾乎聞不出異味;養殖糞污經過處理,變廢為寶,廢水進入沼氣池,産生的沼氣用於發電,糞渣變成有機肥,成為苗木所需的有機肥……這是在北塔區見到的一幕幕場景。

一江碧水映新景——湖南邵陽北塔區資江流域綜合治理紀實_fororder_圖片6

退養清零後的北塔區生態産業園 供圖 北塔區融媒體中心

  作為國家級生豬産能調控基地,曾經的北塔區也有“處處豬糞臭”的情況。2016年,北塔區大力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嚴格劃定畜禽養殖禁養、限養、適養規劃,並在禁養區開展“退養清零”集中行動,180個畜禽規模養殖場(戶)積極響應,實現退養,生態環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然而隨著該區退養清零機構解散,一些豬圈場的老闆見有利可圖,擅自將場地出租給外地人養殖,或者抱著僥倖心理開始復養,給當地環境和資江水域再次帶來了污染。

  為徹底整治這一問題,2023年,北塔區再次對禁養區復養問題開展退養清零行動:該區畜牧水産事務中心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出臺了《北塔區禁養區實施退養清零的通知》,採取分組行動與集中攻堅相結合的方式,實行一戶一策,並與公安、環保、城管等多部門協同作戰,全面實現了“零養殖、零上訪、零補貼”三大目標。

  同時,該區建立監管常態化機制,通過壓實屬地責任、嚴格執法問責、常態化巡查等方式,做到退養一片、清理一片、鞏固一片。

  “退是為了進,希望通過淘汰污染企業、落後産能,實現畜牧産業的轉型發展,實現産業升級、生態優化。”北塔區畜牧水産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退出的同時,北塔區在適養區積極推廣種養結合、沼氣配套及有機肥生産等生態養殖模式,成功構建“種-沼-養”一體化鏈條。

  一批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標準化養殖場成長起來。在該區華達養殖場,畜禽廢水經沉澱、壓濾後,幹糞作農家肥,糞液入沼氣罐發酵産沼氣,再送發電房發電。曾經難處理的廢水,如今科學利用,成了並網發電的“得力助手”。2024年,該區在全省及全國環保督察中,養殖業污染問題為零。

  ‌科技護江賦能:構建智慧監管體系

  “有市民違法垂釣,請工作人員馬上前去處理。”近日,在該區畜牧水産事務中心的智慧漁政監控調度室,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漁政系統,發現資江河岸有人非法釣魚,立即安排護漁隊前去處理。不到10分鐘,護漁隊隊員趕到現場,將非法垂釣者及時勸離。

一江碧水映新景——湖南邵陽北塔區資江流域綜合治理紀實_fororder_圖片7

一江碧水 供圖 北塔區融媒體中心

  據悉,資江流經北塔區5個鄉鎮(街道),資江北塔段全長29.2公里,水上漁政監管抓捕難、取證難、監管安全隱患多、壓力大。以往監管,主要靠“兩條腿、一雙眼、一個手電筒”,發現難、取證難、反應慢。

  為提高執法效率,北塔區在邵陽市率先建立“智慧漁政”系統,將全區禁捕水面和岸線劃分成15個水域監控點,每個監控點通過可見光和熱成像雙通道攝像頭,對禁捕水域進行24小時全方位、不間斷監控。

  同時,結合區域實際,制定北塔區禁捕退捕重點水域專項巡查巡護制度,建立區、鄉鎮(街道)、村“三級網格”管理服務體系,將境內禁捕水域劃分為27個網格,成立三級護漁隊伍和協助巡護隊伍,採取聯合檢查、白天與夜晚檢查相結合等方式,對禁捕水域全面覆蓋、無縫銜接,消除日常監管盲區,築牢“人防+技防+智防”三道防線,構築“全天候、全覆蓋、全流程、精準識別”的禁捕“天羅地網”。

  “採用這種方式,既可以減少人力,也可以提高巡邏效率。”北塔區畜牧水産事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智慧漁政”系統及時抓取違法捕撈和違規垂釣等疑似違法事件畫面,再經後臺大數據和智慧分析,對違法事件進行預警,並通過手機報警軟體直接推送到護漁隊員手上。“護漁隊員收到信息後,就會趕到現場核實並查處,涉漁違法違規行為能得到有效遏制。”

  自“智慧漁政”系統上線後,北塔區偷魚、盜魚、電魚等違法案件發案數大幅下降,2025年以來未發生一起。

  ‌全民護江聚勢:打造協同治理共同體

  “打擊非法捕撈行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踐行十年禁捕,共享生態紅利”“禁捕退捕人人參與,美好河湖你我共享”……穿行于北塔區資江河畔,一塊塊宣傳牌、警示牌赫然醒目。

  要實現“一江碧水永續長流”,不僅需要制度約束與科技支撐,更要凝聚全民共識,讓生態保護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一江碧水映新景——湖南邵陽北塔區資江流域綜合治理紀實_fororder_圖片8

資江兩岸風景 供圖 北塔區融媒體中心

  為此,北塔區在集鎮、庫區、重點碼頭設立禁捕退捕宣傳標語;精心製作禁捕退捕宣傳視頻,向廣大群眾宣傳長江“十年禁漁”政策以及非法捕撈的危害和法律後果;利用電視、“村村響”等渠道,宣傳禁捕退捕的重大決策部署,營造“人人支持禁捕退捕、共同保護母親河”的濃厚氛圍。

  同時,該區常態化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轄區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宣傳活動。工作人員通過結合實際案例,詳細講解電魚、毒魚、炸魚等非法捕撈行為對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引導群眾自覺遵守禁漁規定,共同維護讓水河生態平衡。

  經過宣傳引導,群眾逐漸認識到保護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土生土長的漁民們也紛紛響應號召,有的外出謀生,有的轉行做生意,還有的則加入了護漁隊,成為了禁漁的積極分子和守護者。

  該區田江街道田江村村民劉小晚原本靠捕魚為生。“‘禁漁令’下達後,我主動交出漁船,成為了一名護漁員,每個月還有固定收入。”劉小晚説,每天,她都要到河岸線走一走,看看河面上有無非法捕撈行為,進行政策宣傳引導,清除河道殘留漁網具。

  如今,北塔全區範圍內做到清船、清網、清江、清湖,無捕撈漁船、無捕撈網具、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産。“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理念深入人心。

  “長江禁漁功在當代、利在韆鞦,我們將堅決扛牢政治責任,築牢資江生態屏障,為長江流域綜合治理貢獻堅實力量,讓母親河煥發水清岸綠、魚躍人歡的生機活力。”北塔區畜牧水産中心負責人説。(文 鄭丹枚 譚輝 劉恩權)

編輯:李媛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