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 | 一股綠電 一節毛竹:探索大別山山區發展的雙擎動力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15 13:08:05

  4月14日下午,“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大別山脈西段北麓,採訪團一行人沿著蜿蜒山路曲折向上。穿梭其間,新綠漫過層巒疊嶂,向下俯瞰,整齊劃一的樓房昭示著周邊居民生産生活的嶄新面貌,向上遠眺,為老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的“能源心臟”——安徽金寨抽水蓄能電站巍然矗立在眼前。

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一股綠電 一節毛竹:探索山區發展的雙擎動力_fororder_26

安徽金寨抽水蓄能電站全景風貌 資料圖

  據悉,安徽金寨抽水蓄能電站由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和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主要承擔安徽電網調峰、填谷、調頻、調相以及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這座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定點幫扶、凝聚國家電網力量建成的電站,作為安徽電網的“穩定器”與“充電寶”,孜孜不倦地守護一方能源安全,保障萬家燈火通明。

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一股綠電 一節毛竹:探索山區發展的雙擎動力_fororder_21

國網新源安徽金寨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安平介紹電站發展 攝影 蔣瑞祺 

  “我們電站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0.1億千瓦時。在用電低谷時,電站將電能轉化為水能儲存;用電高峰時,再將水能轉化為電能釋放……”國網新源安徽金寨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安平面對記者的提問,對電站的發展及成就如數家珍。“抽水蓄能電站自投産至今已投放41.5億度電,綜合效率已經達到了80.5%。”朱安平自豪地説。

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一股綠電 一節毛竹:探索山區發展的雙擎動力_fororder_22

上庫擋水壩景觀 攝影 蔣瑞祺 

  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萬噸、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0.22萬噸,金寨抽水蓄能電站以“零污染”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以綠色能源為驅動,為革命老區的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此外,電站建設期間,先後修建7條道路、2座橋梁、3條隧道;年均為全社會提供5500個就業機會,帶動GDP增長約50億元,每年增加利稅約1.8億元。在巍巍大別山深處,這座承載著能源變革與老區振興使命的綠色工程,正以磅薄之勢書寫著時代答卷。

  沿著S331省道,採訪團一行一路向東,來到了位於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流波䃥鎮黃畈村墩口組,這裡有一顆閃耀的産業新星——金寨雙棱竹製品加工有限公司。一下車,竹木清香撲面而來,機器工作的轟鳴聲和竹木落地的簌簌聲向採訪團展示著這片土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一股綠電 一節毛竹:探索山區發展的雙擎動力_fororder_23

成堆碼放的竹簾 攝影 蔣瑞祺 

  “以前,我們村裏的毛竹很難銷售出去,竹農們守著‘成災’的竹子無計可施……”談及過去,黃畈村村幹部汪女士滿是心酸。金寨雙棱竹製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式投産運營後,這一切便不一樣了。“公司把村子裏的毛竹全部消納了,毛竹不愁銷路,竹農也更有幹勁兒,這裡還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很多40歲以上不具備外出務工條件的村民都在這裡工作。”公司的運營,為當地毛竹産業發展和群眾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一股綠電 一節毛竹:探索山區發展的雙擎動力_fororder_24

村民正在將毛竹編織成徑向簾 攝影 蔣瑞祺 

  “我們的發展得益於政策的扶持,在廠房搭建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上,政府都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公司總經理張維春感激地説道。據了解,金寨雙棱竹製品加工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通過政府招商引資落地,S331省道可以直達公司廠區,打通了通向外界的“致富路”。

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一股綠電 一節毛竹:探索山區發展的雙擎動力_fororder_25

廠房外觀 攝影 蔣瑞祺 

  依託當地優良的竹資源,該公司將漫山遍野的毛竹化作“致富金枝”,4棟共48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整齊排列,先進的生産設備、精湛的生産工藝、嚴格的品質控制體系,讓這些高品質的竹製品在各大板材市場備受青睞,年消耗3.5萬噸毛竹,公司年産值超2000萬元。80名固定工人在這裡憑藉勤勞的雙手,收穫45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月收入,不僅改善了自身生活,更為家庭帶來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從烽火硝煙的革命歲月走來,金寨人民始終牢記黨的囑託,憑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感恩奮進。金寨抽水蓄能電站在能源領域助力綠色轉型,為安徽的電力穩定輸送源源不斷的動力;金寨雙棱竹製品加工有限公司在傳統産業中深耕細作,帶動一方百姓致富。它們是金寨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安徽堅定不移往前趕,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有力見證。(文 甄鏡媛)

編輯:李唸唸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