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株石斛是上周進行蘭科植物調查時發現的,原本長在峭壁上,被大雨衝落下來了,我們發現後給它挪了個‘新家’。雖然根部附著物沒了,但瞧這勁頭,恢復得還算不錯!”湖南省安化縣六步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六步溪資源監測站副站長陳明指著石斛説。
在六步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樣的“植物救護”已成常態。
六步溪保護區資源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開展植物調查 攝影 王子涵
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六步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如往常一樣,在固定監測樣地細緻地開展植物調查。他們詳盡地記錄植物生長數據,遇到疑似新物種,便多角度拍攝高清照片,與專家線上溝通鑒定,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積累寶貴資料。
在保護區的各個角落,科技設備正默默“站崗”。工作人員來到紅外相機布設點,熟練地更換存儲卡、檢查設備運行狀態,確保這些“電子衛士”能持續捕捉野生動物的蹤跡。當日採集的植物樣本、拍攝的影像資料,都被工作人員仔細錄入六步溪自然保護區信息化管理平臺。
自2015年運行以來,信息化管理平臺已積累1萬餘條植物信息數據、2000余條動物活動影像,構成了詳實的生態數據庫,為生物多樣性研究和科學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六步溪保護區資源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進行生態數據存檔 攝影 王子涵
近年來,六步溪保護區構建起“天空地”立體監測系統,利用長焦相機開展鳥類監測,記錄種群動態。同時,借助搭載紅外熱成像功能的無人機巡護山林,實時回傳高清畫面。
據統計,六步溪自然保護區無人機巡護已覆蓋保護區80%的區域,紅外相機記錄野生動物活動超2000次。這些科技“眼睛”,讓保護區的生態監測從“人眼觀察”邁向“雲端感知”。
“作為六步溪管理處工作人員,我們深知,守護生態家底就是築牢‘金山銀山’。”六步溪資源監測站站長陳卓表示,未來將織密科技監測網絡,運用無人機和紅外相機等科技手段,實現重點保護物種監測;夯實生物多樣性本底,並聯合湖南省林科院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為科學保護提供數據支撐;依託監測數據開發相關科普産品,助力林下産業發展,讓保護成果惠及更多群眾。(文 王子涵 陳明 鄧娜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