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視頻攝製:于振濤
近日,第十二屆國際小黑麥學術研討會在甘肅農業大學舉辦。本次研討會由甘肅農業大學、國際小黑麥協會、中國草學會主辦,草業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山西農業大學草業學院、定西職業技術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協辦。會議旨在交流分享國內外小黑麥生長髮育、逆境脅迫、栽培技術以及小黑麥的加工與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經驗,促進甘肅乃至全國飼草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來自中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德國、羅馬尼亞、加拿大、匈牙利、新西蘭等10個國家的近30家科研院所和相關專家學者參會。
甘肅農業大學副校長司懷軍在致辭中表示,第十二屆國際小黑麥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成功吸引了全球相關學者、同仁的目光。在全球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中,飼草産業對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維持生態平衡及保障糧食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是畜牧業生産的大國,優質飼草短缺使畜牧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農業國際小黑麥協會主席Geert Haesaert教授在致辭中指出,甘肅是農業發源地之一,具有豐厚的農耕文明積澱,是舉辦第十二屆國際小黑麥研討會的最佳之地。自1986在悉尼舉辦第一屆國際小黑麥研討會之後,隨著小黑麥商品化品種上市,種植小黑麥的面積不斷增加,成為全球廣泛種植的多功能作物。小黑麥是小麥與黑麥的屬間雜交種,兼具小麥高産優質與黑麥抗病抗旱的雙重優勢,尤其適應酸性與貧瘠土壤,其高生物量,可作為優質飼草,為可持續農業開闢了廣闊前景。
研討會視頻攝製:高亞靜
此次研討會為全球小黑麥研究搭建交流橋梁,匯聚各國科研智慧,促進科研理念與技術融合,推動科研難題攻克與成果轉化,提升該領域科研水準。同時,針對我國畜牧業優質飼草短缺問題,研討會分享的小黑麥研究成果與應用經驗,可緩解飼草供需矛盾,增強飼料供應穩定性,築牢糧食安全飼草根基,推動畜牧業發展。(文 甘肅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