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4年天津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佈會。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史津、二級巡視員郭海濤、科財處處長張凱、自然處處長趙文喜、海洋處處長高翔出席,介紹2024年天津市生態環境狀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佈會現場
史津介紹,2024年天津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為統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高水準保護支撐保障高品質發展,大力推進美麗天津建設,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
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史津發言
在空氣品質方面,六項大氣污染物指標全部同比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3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優良天數達268天,同比增加36天;重污染天數3天,同比減少5天。地表水環境同樣取得良好成效,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72.6%,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自然生態系統也保持良好水準。
2024年,天津聚焦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在生態環保協同方面持續加力。深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持續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妥善應對區域重污染過程;持續開展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于橋水庫水質穩定達標;持續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設施“點對點”定向利用,促進華北區域綜合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項目落地。同時,繼續拓展生態環境協同領域,推動京津冀公檢法環簽署打擊治理污染環境違法犯罪框架協議,聯合建立近岸海域水質保障聯合會商工作機制,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石化産業碳污同治項目納入重大科技首批啟動項目。
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天津突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方面,加緊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快新能源基礎設施佈局,新能源重卡充換電站、加氫站分別達到52座、17座,兩條跨津冀晉長距離零排放貨運場景試點運行。另一方面,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建立碳減排量進入地方碳市場交易路徑,碳市場連續九年履約率100%;完善綠電碳排放核減政策,近兩年實現綠電碳減排收益5300余萬元;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納入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探索創新模式和路徑。
在污染防治攻堅方面,天津立足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發力。藍天保衛戰中,強化固定源、移動源協同治理;淘汰老舊車6.6萬輛,新增新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3872台、重型貨車2175輛。碧水保衛戰裏,分類排查整治入河排口,實施入海河流總氮“一河一策”治理管控,薊州區州河入選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濱海新區寨上街岸段建成美麗海灣。凈土保衛戰中,推動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和“邊生産邊管控”雙試點建設,更新發佈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名錄,累計完成1861處“無廢細胞”建設。
圍繞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天津在生態安全保障上也持續加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打造臨港濕地公園等6個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寧河區獲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推進“兩山”轉化,打造“生態+研學”文旅多産融合模式;完善平戰結合、區域聯動的應急監測預警體系,廢舊放射源收貯率100%,南港工業區新污染物治理項目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一批試點。
此外,天津緊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健全環境治理體系上加力。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健全建設項目環評分級管理制度;持續開展大氣等專項執法行動,檢查企業3.3萬家次,立案1108起,對首次違法、情節輕微的企業依法免罰347件;創建國家級智慧社會治理(環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天津生態屏障站、天津城市站入選第二批國家生態品質綜合監測站。
史津表示,下一步,天津將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統籌推動污染防治和綠色發展,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改善生態環境品質,高標準完成“十四五”各項目標任務,高水準推進美麗天津建設。(文/圖 劉昊然 宰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