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湖南桂東縣普樂鎮東水村村部禮堂內,柴火劈啪作響,土灶臺上鐵勺與鐵鍋碰撞出清脆的節奏,一場以“鄉土風味”為底色的村廚大賽熱鬧上演。
在展示區角落,矮排村陶藝匠人方小林的土陶攤位前人頭攢動,只見他雙手靈巧翻飛,粗糲陶土在轉盤上逐漸化作古樸的酒罈。“這門手藝傳了十三代人,以前只夠自家使用,現在成了遊客必買的‘鄉愁紀念品’。”方小林介紹,近年來,當地盤活廢棄龍窯,成立普樂山鑫陶瓷廠,開發出茶具、花盆等20余種文創産品,2024年通過鄉村旅遊帶動産品銷售超1100萬元。
遊客體驗普樂土陶製作 供圖 桂東縣委宣傳部
與土陶的古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樂村智慧溫室裏的科技感。“現在棚內濕度68%、光照強度20000勒克斯,完全由系統自動調節。”在紅掌産業展區,太陽園藝基地負責人正通過物聯網系統演示溫度調控。目前,這片“數字花田”佔地4萬平方米,實現了紅掌全年72萬盆的産能,年産值突破1240萬元。
普樂鎮紅掌種植基地 供圖 桂東縣委宣傳部
該鎮文溪村新建成的聯村基地——由9個村集體和大陽園藝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智慧溫室裏,10多個品種的紅掌正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帶動周邊110余戶村民年增收1.2萬元。在東水村,“支部+合作社+能人”的模式讓海拔800米的高山冷水米走進了長沙、廣州等地的高端商超。
“舉辦活動就是要讓廣大群眾參與到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只有這樣,産業發展才有力量,鄉村振興才有活力。”普樂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依託6處革命舊址,普樂鎮正打造“重走紅軍路”體驗項目,計劃將土陶製作、紅掌觀賞等融入紅色旅遊線路。(文 郭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