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山丹:“海外新聲代”來華留學生“跨國連線”訴説“網絡中國節”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6-05 16:31:52

  當“千年非遺”社火遇見青春洋溢的來華留學生,當端午粽香飄進國際青年的文化視野,張掖市山丹縣正以“節慶”為媒,借助網絡平臺,搭建起中外文明互鑒的橋梁。

  社火狂歡:當金龍舞動掀起跨越國界的文化共鳴

  2025年新春伊始,來自培黎職業學院的10名巴基斯坦留學生成為張掖市社火表演中的焦點。這些身著傳統服飾的年輕人,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從舞龍動作的“門外漢”蛻變為技藝嫺熟的“表演者”。

張掖山丹:“海外新聲代”來華留學生“跨國連線”訴説“網絡中國節”_fororder_圖1

留學生演繹《金龍鬧春》

  在社火調演中,中巴學生共同演繹的《金龍鬧春》以靈動的身姿征服了觀眾,成為整場演出的亮點。這條象徵友誼的“金龍”,在丹霞東路上蜿蜒前行,所到之處掌聲雷動,不僅烘托出濃濃的“中國年”氛圍,也為傳統節日注入了別樣的國際風情。

  端午雅集:在粽香與墨韻中觸摸中華文化肌理

  當端午的艾草香瀰漫山丹街巷,巴基斯坦留學生再次走進山丹縣北街社區,開啟一場“沉浸式”文化之旅。包粽子、做香囊、寫書法……這些看似尋常的民俗活動,在留學生眼中卻充滿新奇與詩意。

  在包粽子環節,留學生們在社區幹部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將粽葉卷成圓錐筒,填入糯米與紅棗。他們捧著自己包的四角粽,眼中滿是成就感。在香囊製作區,艾葉的清香與針線的穿梭,讓留學生們感受到中國傳統醫學與手工藝的智慧。社區幹部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香囊不僅是裝飾品,更是古人驅邪避疫的智慧結晶。”

張掖山丹:“海外新聲代”來華留學生“跨國連線”訴説“網絡中國節”_fororder_圖3

留學生製作香囊

  這些充滿儀式感的體驗,不僅讓留學生們掌握了具體的民俗技藝,更深入理解了中國節日的文化內涵。北街社區黨委書記程淑娟表示:“此次端午文化體驗活動,邀請了留學生參與包粽子等民俗活動,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進文化交流。”

  數字賦能:構建“Z世代”國際傳播新生態

  在數字化浪潮推動下,山丹縣緊抓“互聯網+文化交流”的機遇,借助短視頻、直播、社交媒體等多元平臺,打通傳統節日“走出去”的新路徑,讓中華優秀文化以更年輕化、國際化的方式走近世界青年,並通過打造“海外新聲代”,不斷拓展文化傳播邊界,構建起“Z世代”視角下的跨文化傳播新生態。

張掖山丹:“海外新聲代”來華留學生“跨國連線”訴説“網絡中國節”_fororder_圖4

留學生嘗試寫毛筆字

  在2025年山丹縣“網絡中國節”系列活動中,留學生群體的角色發生了顯著轉變,他們不再僅僅是活動的“參與者”,更是積極的“內容創作者”。在“網絡中國節 · 春節”和“網絡中國節 · 端午”主題宣傳活動期間,留學生們紛紛拿起鏡頭,記錄下舞龍訓練時的精彩瞬間,細緻剪輯元宵雅集等活動的動人細節,並配上多種語言的字幕,結合自身的親身講述,將原本具有地域局限性的中國傳統節日,巧妙地轉化為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的文化産品。

  從社火展演中的“金龍騰飛”到端午社區裏的“粽香四溢”,山丹縣巧借“節慶”這一鑰匙,打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窗口。當來華留學生帶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返回家鄉時,他們的鏡頭和文字便成為跨文化溝通的橋梁。(文/圖 董力瑋)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