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製:高亞靜
6月4日,“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2025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甘肅生態環保行活動走進甘肅省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以下簡稱“景電工程”)。這項偉大工程,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裏,不僅改寫了當地農業生産的困境,更成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力量。
1969年,甘肅省委、省政府立足中部地區實際,毅然決定興建景電工程。面對艱難的建設條件,建設者們無畏挑戰,削山頭、鑽隧洞、填山谷、架渡槽、挖渠道,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景電一期工程建成,首創我國大型電力提灌工程建設之先河,孕育出“依靠科技、敢為人先、艱苦創業、造福於民”的景電精神。此後,景電二期工程、景電二期延伸向民勤調水工程相繼建成,創造了甘肅水利建設上一個又一個奇跡,成為甘肅水利上的標誌性工程。
景電工程徹底改變了當地的農業生産條件。甘肅省景泰川電力提灌水資源利用中心灌溉計劃科負責人王森説:“我們景電二期工程1984年開工建設,1987年上水。工程建成以後,從根本上改善了景泰、古浪30萬人民的農業生産條件,把曾經乾旱少雨的景泰川變成了‘米糧川’”。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運行,景電工程已成為灌區近50萬群眾生存致富奔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託,成為灌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命脈。
王森向採訪團介紹景電二期工程概況
景電工程的生態意義同樣不可忽視。如今,景電工程輻射區域達1000多平方公里,實現了黃河流域和內陸河流域(石羊河)的連通。百萬畝灌區與十余萬畝三北防護林帶連成一片,有效阻止了騰格裏沙漠與巴丹吉林沙漠的合攏與南侵,成為省城蘭州最大的綠色屏障,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雙贏。
景電二期總幹一泵站
從全國科學大會獎到“大禹獎”,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電工程的價值早已超越水利範疇。其水情教育基地年均接待3000人次,成為傳播節水理念、厚植生態意識的“活課堂”。在新時代,這座“人民工程”將繼續以科技化、智慧化升級為抓手,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提供可複製的實踐樣本。(文/圖 武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