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三屆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新聞發佈會。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主任王志楠、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寇曉霜、濱海新區副區長陳波、天津港集團副總裁羅勳傑出席,介紹第三屆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籌備情況,並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主任王志楠在發佈會上表示,天津市正舉全市之力深入推進港産城高品質融合發展。2023年、2024年,天津連續兩年成功舉辦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2025年6月12日至14日,第三屆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簡稱“航運展”)將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舉辦。本屆航運展以“航通天下 運行未來—共迎開放合作新機遇”為主題,聚焦航運智慧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聚焦全球物流鏈、供應鏈、産業鏈安全穩定運行,搭建國際航運合作與創新成果展示的高端平臺。
發佈會現場 供圖 天津市政府新聞辦
與前兩屆相比,本屆航運展規模更大、參展企業更多、專業性更強、配套活動更豐富,項目合作成果將更廣泛。展會面積5.1萬平方米,設9大展區,包括國際港口、國際船東、綠色智慧航運、港航裝備、航運産業鏈、航運服務、航運文旅、國際貨代和天津綜合展區。目前,已確認參展企業達445家,比去年增加5%,其中頭部企業78家,比去年大幅增長。同期將舉辦項目簽約、專業會議、群眾性活動等20多場活動。邀請國家部委、專家學者、領軍企業等各界嘉賓參與,預計觀展人數將超過8萬人次,比2024年增加15%以上。
本屆航運展著眼于全球航運産業發展新趨勢新機遇,更加關注數字、智慧、綠色方面在共建全球航運新生態的突出作用,更加突出航運産業成鏈成群、成龍配套,全方位展示全球航運領域發展的前沿成果和重大成就,將著力打造三大平臺。
一是重要交流平臺。重點邀請上海合作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政府、企業、機構代表和專家學者,以及跨歐亞運輸協調委員會等專業組織機構代表出席。開幕式邀請來自國際知名航運企業等的行業專家、企業家,就全球航運市場趨勢等發表主旨演講。展會期間,還將發佈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報告,舉辦聯盟啟動儀式。出席嘉賓人數、發佈成果數量均超往屆,形成全球航運人思想碰撞、共謀發展的交流平臺。
二是重要展示平臺。設置4個室內展廳、9大展區,新增一個室外展區,眾多航運全産業鏈的500強企業等將到場。在往屆參展單位基礎上,新增中船集團等央企、渤化等本地國企、上海中源船務等行業知名企業,新增一批金融等機構參展,同時邀請23家頭部民營企業參展。各企業將競相展示一批國際領先的航運新技術等,並帶來一大批洽談項目,形成國際聚焦、央企領航、龍頭帶動、民企活躍、天津特色突出的全産業鏈高品質展示交易平臺。
三是重要合作平臺。6月11日、12日將舉辦兩場集中簽約活動,圍繞海洋裝備製造等,簽署一批重量級項目和合作協議,預計簽約額將超過2024年。同期舉辦第五屆中國(東疆)航運産業周等會議活動,創新推出意式風情區“海河仲夏夜”商務沙龍,各類專業活動預計將有超4000位國內外嘉賓出席,在多個領域産生一批新的合作成果。同時,市級部門和各區將進行政策發佈和招商推介,形成“政府搭臺、企業主導、産業落地”的全方位合作平臺。
此外,本屆航運展還將在展區設置觀眾互動、精品進口商品展銷活動,同期舉辦郵輪靜態遊、響螺灣彩帶公園遊艇碼頭啟動等系列活動,給大家帶來更多“海味”體驗。
針對本屆航運展的突出特點及面向觀展群眾的活動,王志楠介紹,一是展會活動突出“産業鏈”,秉持“辦會辦展是為了辦事”的原則,注重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一體化辦展。二是展區佈置突出“沉浸式”,2025年單獨設立了“天津綜合展區”和室外展區,市民可“一站式”盡攬港産城全貌,參與互動打卡等。三是群眾性活動突出“體驗感”,安排了更多群眾性活動,如郵輪靜態遊活動等,進口冷鏈生鮮食品展示區也將帶來更多新鮮食品。
在經貿洽談與招商成果方面,本屆航運展延續並創新了諸多亮點。天津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寇曉霜表示,2025年行業頭部企業聚焦天津,落地項目特色鮮明,標誌著天津市航運産業向智慧、綠色、高端化加速轉型。例如:中遠海運集團全面參與本屆航運展,希冀達成深入合作;東疆迎來第1000艘船舶租賃業務落地,天津融資租賃進一步發展;一批高品質適港項目集中簽約,為天津港産城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濱海新區在加快發展港口經濟和推動港産城融合發展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濱海新區副區長陳波介紹,濱海新區利用區位優勢壯大現代航運服務業,完善載體功能加快發展海洋文旅産業。同時,從強化“軟”“硬”聯通、港航産業、平臺功能、政策要素供給、規劃建設管理以及體制機制建設等六方面深度融合,打造港産城融合發展的現代港口城市。
天津港集團副總裁羅勳傑介紹,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港産城融合發展行動決策部署,天津港集團全力推進向航運服務智慧化轉變、向綜合型港航物流營運商轉變。
最後,市交通運輸委主任王志楠表示,下一步,將凝聚各方力量,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將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打造為行業“標杆”盛會,期待與參會各方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促合作。(文 劉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