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嶺水渠終於通水了,我們心情也舒暢了。”6月9日,面對來訪的巡察組工作人員,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岩鎮興松村的村民們難掩喜悅地説。
水渠維修以後,100多畝稻田得到正常灌溉 供圖 城步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將指針撥至4月中旬,城步縣委第一巡察組進駐西岩鎮開展常規巡察後不久,就收到興松村部分群眾反映問題,村內溝渠堵塞影響了村民生産生活。
“我們村銅鼓嶺水渠堵了多年,歸不歸你們管?我們有意見想向巡察組反映一下。”幾聲敲門聲過後,幾位村民走進城步縣委第一巡察組的駐點接待窗口。“具體是怎麼回事呢?請將問題詳細説一下。”該巡察組的工作人員隨即拿起筆記本開始了解。
幾位村民很快便打開了話匣子,説起村裏溝渠堵塞的問題:興松村灌溉水渠因年久失修,尤其是銅鼓嶺地段自2016年嚴重塌方後,長期處於堵塞狀態,導致100多畝農田灌溉水源“斷流”。每逢春耕,村民們只能望“渠”興嘆。
“反映的問題都詳細記錄下來,我們會儘快給予答覆。”收到問題後,該巡察組工作人員及時向巡察組組長進行報告。
“渠道堵塞問題是影響群眾生産生活的大問題,必須儘快解決。”聽了工作人員的情況彙報,城步縣委第一巡察組組長立即組織成員開會研究、實地勘察,並將其列為“立行立改”重點問題,第一時間向責任單位西岩鎮黨委下發整改交辦單,明確要求限期完成搶修,安排專人全程跟蹤督辦。同時,該巡察組主動對接協調城步縣相關職能部門,為水渠整修開闢“綠色通道”。
水渠維修現場 供圖 城步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在巡察組的持續督促下,西岩鎮迅速制定施工方案,對破損渠體進行加固修復。施工期間,巡察組聯合村民代表成立監督小組,定期檢查工程品質和進度,確保修繕工作高標準推進。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施工,全長480米的塌方水渠終於完成修復,徹底打通了興松村農田灌溉的“最後一公里”。
“群眾利益無小事。”城步縣委巡察機構負責人説,“巡鄉帶村”的目的就是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把巡察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巡察溫度”。(文 陽望春 阮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