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造全國首個“智慧押運機器人”亮相
來源:長沙晚報  |  2025-06-16 09:46:30

  智慧押運機器人“自主上班” 長沙造全國首個“智慧押運機器人”亮相,有望大幅提升銀行金庫的工作效率,控制並降低各環節的風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智慧押運機器人通過智慧押運車的液壓尾板自動上下車。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陽 攝

  試想一下,清晨的銀行門前,不再有密集的人流與沉重的款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高效運作的智慧機器人——這個場景你期待嗎?

  日前,由省屬國企湖南湘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出的全國首套“智慧押運系統”,將“機器人智慧運鈔”帶入了現實生活:押運車抵達銀行網點後,駕駛員一鍵操作,機器人便自主下車、導航、完成款箱交接並返回車內,全程無需人工干預。

  從數字人民幣服務的普及到首個“智慧押運機器人”亮相完成現金押運工作,人工智能正持續拓寬金融安全的邊界。

  全國首個押運機器人“智慧運鈔”

  6月初,記者走進湘科集糰子公司湖南智慧運護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感受了這一套如行雲流水般的“自動打工體系”。

  智慧押運機器人和它的搭檔智慧押運車要順利執行一次任務, 離不開身上搭載的“智慧押運系統”。那麼,三者究竟是如何擰成一股繩,實現全流程自動化運鈔的?答案即刻揭曉。

  早上,基地金庫自動化流水線會將款箱傳輸至智慧押運車尾部,智慧押運車便會自動將款箱流轉到空閒貨位,再護送款箱到銀行網點。“到達銀行後,駕駛員只需要在押運車的中控螢幕上點擊一鍵啟動,機器人就會自己上班了。”湖南智慧運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燁介紹道。

  據了解,智慧押運車受車載控制中心的程式控制,可以實時更新貨位上的款箱信息,並根據當前銀行網點的位置,將對應的款箱自動轉運至押運機器人,押運機器人通過押運車的液壓尾板,即可實現自動絲滑下車,精準抵達銀行網點的交接位置。

  要保障“自主上班”的機器人不走錯位置,它們身上還配有自主導航、巡線導航等功能,集成了智慧網聯、多傳感融合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計算機視覺等多項前沿技術,通過模組化作業嚴格的流程,讓任務執行變得更為高效和安全。

  “我們在雲端的數據中心可對押運車機器人的位置、視頻等數據進行遠程監控,並實現數據無感化傳輸。”李燁介紹説,機器人還搭載了實時錄影和報警系統,遇到非法入侵、非法靠近等異常情況,電火花打火和報警器鳴笛將同步響應,“可以説,做到了防禦值全部拉滿。”

  助力金融行業提升工作效率

  當一天的工作完成後,“智慧押運機器人”還會自主下車充電,充電1小時即可“搬磚”8小時。

  現在,這套由智慧押運車、智慧押運機器人及雲端數據中心等共同組成的“智慧押運系統”,不僅可以實現對武裝押運過程的全流程實時監控、軌跡跟蹤、實時報警、視頻監控,顯著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為行業智慧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除了工地上能看到機器人、在手術中能用到機器人外,如今在金融行業,也有了可靠的機器人伴侶。它們背後的技術支撐,是人工智能與精密硬體深度協同的體現。

  “在長沙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契機下,我們就是要搶佔先機,做‘行動派’,力爭早日取得更多創新性的成果。”李燁也是該項技術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他表示,長沙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實現核心晶片全類型設計國産自主的城市,“六機七芯”産品市場佔有率居全國之首,為機器人大腦的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

  於是,團隊從2022年開始,就已著手研發這款機器人和智慧系統。“由於國內沒有先例,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嘗試、一步步改進,最終攻克難關成功推出。”

  眼下,這套全國首創的“智慧押運系統”已進入可試運行階段,有望大幅提升銀行金庫的工作效率,也能控制並降低各環節的風險。

  競速新質生産力長沙借勢突圍

  隨著機器人産業蓬勃發展,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提供了重要賽道。一大批企業也開啟相關佈局,讓機器人“工友”助力降本增效。據預測,到203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或將突破萬億元級。

  正在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長沙,如何掘金于這個前景廣闊的未來産業?

  首先,長沙的工業基因與創新能力為機器人産業發展提供了天然土壤。其次,機器人的智慧化依賴於演算法、算力與數據的深度融合。

  長沙在算力基礎設施上的佈局頗具前瞻性:國家超算長沙中心的強大算力,為AI模型訓練與機器人運動控制提供支撐,形成了涵蓋硬體、軟體、系統、整機的産業生態,本地配套率達90%。

  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率先完成DeepSeek-R1-Distill-Qwen-32B模型在創新中心昇騰設備上的調試部署,計算輸出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圍繞先進計算、大數據、數字經濟與數字化轉型等領域開展研究,為機器人“更好地學習”提供了海量素材。

  有技術有佈局,長沙在機器人産業發展中並不局限于研發製造,也在本地進行落地應用,開拓生活場景。

  長沙華恒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為三一重工、福田汽車等企業提供1000多套機器人智慧製造裝備,助力傳統企業“機器換人”;湘江實驗室聯合超能機器人發佈“湘江1號”機器人,可承擔全方位健康陪護重任……

  在國內機器人産業競速發展的浪潮中,長沙憑藉産業根基、對細分賽道的佈局以及不斷開拓的場景應用突圍,已成功在這場科技産業競賽中佔據一席之地。(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攀)

編輯:尹紅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