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新邵縣新田鋪鎮中心衛生院,曾因胸痛通過綠色通道完成心電圖、經縣醫院視頻會診後直接接受支架手術的唐女士,拉著醫生感慨説到:“要是像以前那樣自己折騰去醫院,可能就耽誤了!” 唐女士所經歷的事情,正是新邵縣緊密型醫共體改革重塑就醫生態的縮影。
自2019年入選國家首批緊密型醫共體試點縣以來,新邵縣將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整合位協同網絡,以科技賦能、機制創新為雙翼,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
數據顯示,2024年,新邵縣人民醫院三四級手術佔比達65.77%,基層就診率高達79%,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6.8%,國家公衛考核躋身全國第五、中部第一,創建成為省級兒童健康綜合發展示範縣。同時,新邵縣人民醫院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同比分別下降7.18%、4.83%。今年4月,新邵縣域醫共體建設被邵陽市實施“七大攻堅”工作月報作為特色亮點工作推介。
從“上門求醫”到“送醫上門”
機制改革激活基層醫療“神經末梢”
近段時間,新邵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高麗每天的上班地點在新田鋪鎮中心衛生院。每天上午8點前,陳高麗還沒到醫院,等著看病的居民就排起了長隊。
“現在專家到了家門口,我們看病就方便多了,基本上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看好。”家住新田鋪鎮的廖春身體有一些小毛病,近幾年跑醫院跑得勤。專家來到鎮衛生院後,給她帶來了很大便利。
這些便利,都緣于新邵自2019年開始的緊密型醫共體改革。
在新田鋪鎮衛生院,陳高麗(左一)正在與患者溝通病情 供圖 新邵縣委宣傳部
作為一個人口超80萬、老齡化達19.4%的縣,此前新邵面臨著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基層服務能力薄弱、醫保基金壓力劇增的三重挑戰。
“過去,縣級醫院人滿為患,而基層衛生院卻門可羅雀,既浪費資源,又加重患者負擔。”新邵縣衛健局相關負責人坦言改革前面臨的尷尬。
如何破解“醫院要發展、醫保要控費、患者要減負”的醫療難題?
破題之策始於機製革新。新邵縣積極探索“黨政主導、部門協同、資源融合、統籌推進”的醫改工作新路徑,成立醫共體總醫院黨委,總醫院人、財、物管理權限,建立“八統一”的管理機制,打破醫療機構間的行政壁壘。
新邵縣人民醫院醫生正在與基層醫院醫生開展遠程會診 新邵縣委宣傳部
這一變革直接催生了醫療體系內部的“柔性流動”和“動態調整”。“現在不少群眾看病不上大醫院,而是選擇家門口的基層衛生院。”新邵縣衛健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老百姓的就醫滿意度不斷提升。
2025年,改革向更深層推進。新邵縣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省腫瘤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簽訂了新的專科聯盟協議,構建起“遠程診斷+雙向轉診”的梯度救治體系,有效解決基層醫院疑難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問題。
從“互不認可”到“結果互認”
智慧醫療讓“醫路”更暢通
小塘鎮的劉建軍近日因為常感胸悶,前往該鎮衛生院拍片檢查。
在他坐在CT室外等待結果的時間裏,影像已通過智慧系統實時傳輸至縣醫院醫學影像中心。10分鐘後,由新邵縣人民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曾舫出具的診斷意見書便傳回基層。
過去,群眾無論大病小病都選擇往大醫院裏“擠”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檢查結果不互認,病人如果想轉到縣裏或者市裏醫院就診,那麼在鄉鎮衛生院做的結果通常就是廢紙一張,相關的檢查必須再做一遍,不僅折騰人,更折騰錢。
如今,隨著醫共體建設的深入,這種現象已成為歷史了。
新邵縣醫學影像中心主任曾舫正在開展遠程影像診斷 供圖 新邵縣委宣傳部
新邵縣建成貫穿城鄉、輻射全域的醫共體資源共享“六大中心”,集成醫學影像、檢驗、心電診斷等功能。僅設在新邵縣人民醫院的醫學影像中心,每年就完成近3萬人次的影像診斷,其中大部分來自鄉鎮。
小塘鎮醫生李自然對此感觸頗深:“自醫共體建設以來,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為我們基層醫生帶來了很多便利,危重患者能得到及時轉診。通過遠程會診,與上級醫院醫生進行線上交流,我們基層醫生也學到很多東西。”
如今,隨著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推進,新邵縣分級診療體系日漸鞏固,基本實現了“小病就近治、大病不出縣、健康有人問、慢病有管理”。
從“醫在盲途”到“上車即入院”
智慧急救跑出搶救生命“加速度”
近日,新邵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接診了一位特殊的復查患者——謝女士。兩個月前,她在心臟停搏長達60分鐘後,幸運地通過醫護團隊的全力搶救重獲新生。
謝女士的成功獲救,離不開一套名為“5G智慧急救體系”的系統。“患者在120急救車上時,系統就已經自動完成急診科、心血管內科、介入科等科室的資源調配,我們也通過5G智慧急救系統終端實時查看患者病情演變,提前制定了手術預案。”新邵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周永介紹。
在新邵縣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周永(左)正在線實時監測急救車上患者的情況 供圖 新邵縣委宣傳部
周永口中的5G智慧急救系統,是新邵醫共體建設的另一個成果。這套以縣醫院急救中心為中樞,龍溪鋪、坪上、陳家坊3個急救分站,13個鄉鎮急救點為網點的院前緊急醫療救治網絡,已實現急救呼叫統一受理、車輛人員統一調度,各站點急救通訊系統均具備救護車定位系統、移動數據傳輸、無線語音通訊等功能,實現救護車城區10分鐘內到達、鄉村30分鐘內到達急救現場的“1030原則”。
精準定位、智慧派單、極速抵達……新邵縣5G智慧急救體系啟用以來,已累計受理電話16272次、派車2839次、救治危重病人超700人,120報警電話10秒內接聽率100%,大幅提升了急診救援的效率和品質,跑出了搶救生命的“加速度”。
從“被動治療”到“主動靠前”
醫防融合創新專病管理
“你有糖尿病、高血壓,還是得對症吃藥才行。”當新邵縣人民醫院醫生説出病史時,嚴塘鎮村民劉大爺滿臉震驚。
在嚴塘鎮衛生院,醫生正在為患者診療 供圖 新邵縣委宣傳部
對患者病情的精準掌握,源於新邵縣2023年搭建的縣、鄉、村三級慢病管理網絡——村衛生室負責基礎診療,鄉鎮衛生院承擔臨床檢查,縣級醫院提供精準指導,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患者數據動態更新。數據顯示,2024年,新邵縣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73.11%,超過省定標準9個百分點。
同時,新邵依託深厚的中醫文化底蘊,緊抓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契機,大力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推動中醫適宜技術下沉。目前,新邵縣建成“旗艦中醫館”3家、“中醫閣”58家。90%以上村衛生室可提供中醫服務,70%以上村衛生室可規範開展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隨著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推進,不同層級醫療機構資源和功能逐漸整合,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協同性和整體性不斷提高,在能力提升、患者減負也實現了較大突破,真正做到了讓患者少跑腿、少花錢、更放心。”新邵縣人民醫院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醫共體建設工作,完善管理機制,促進醫共體工作走深走實,讓“醫路”更暢通、更惠民。(文 屈淩芙蓉 唐文峰 孫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