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來源:潮新聞  |  2025-06-23 11:08:12

  原標題:甬江潮|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象山,半島漁鄉。從雲端俯瞰象山西海岸:蜿蜒的海岸線環抱出一片寧靜的內海,像極了一隻大自然伸出的蟹鉗——當地人稱它為“蟹鉗港”。

  同因舉辦過杭州亞運會帆船比賽聞名的時尚東海岸相比,西海岸“養在深閨人未識”。泗洲頭、新橋、茅洋、曉塘、定塘……西海岸5個鄉鎮,105個村莊散落,古樸、安靜。

  然而,記者最近在象山西海岸鄉村採訪,看到的卻是一番豐富而熱鬧的景象:山地探險、灘塗趕海、萌寵樂園、影視潮玩……“這個鄉、那個鎮”的舊印象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戶外、新潮玩”新口號。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象山西海岸 周科 攝

  “鄉村要從過去傳統的養口、養胃、養眼,發展到現在的養心、養肺、養神,這片區域的獨特價值正在顯現出來。”交流中,當地幹部興奮地告訴我們,西海岸鄉鎮要抱團乾大事,這片351平方公里的土地,105個村莊緊緊相擁,農漁的底色盤上,人文、生態、藝術、旅遊、産業交融,正在呈現出一片五彩斑斕的景象。

  6月20日召開的全省城鄉一體融合高品質發展現場會指出,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找準工作發力點和突破口,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最近,在象山西海岸採訪了解到的三件新鮮事,讓記者讀懂了象山人口中的西海岸的“鄉村重構”和“價值覺醒”。

  民宿賣出豪華酒店價

  “一哄而上搞內卷大家都賺不到錢”

  夏日,靠山面海的花墻村迎來了“大忙季”。挂著上海、杭州等地牌照的小汽車一輛接著一輛開進小村,“暑假還沒到,房間已經訂出去不少啦!”山海苑客棧老闆周德標迎著客人,樂呵呵地告訴我們。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背山面海的花墻村 共享聯盟·象山供圖

  花墻,一個響噹噹的民宿村,家家戶戶吃“旅遊飯”。“一個人一天300塊不到,住宿,還管兩頓海鮮大餐。”村幹部告訴我們,不少外地客人來,一住就是十天半月。靠著經營民宿和餐飲,戶均年收入達四五十萬元。

  不遠處的白岩下村則是另外一番景象。通過“微改造”打造的宋韻村落,已集聚起10多家精品民宿。本村90後姑娘邱婷用心打造的宋韻文化主題民宿,被省文旅廳評為“金宿”。節假日,一兩千元一晚依然“一房難求”,價格貴過城裏的高星級酒店。

  “我們這一片很多村搞民宿,但是各有側重:有的主打精品高端,有的做長客生意,有的吸引背包客和驢友……”茅洋鄉黨委書記齊海燕跟記者打趣道,“碰上假期,很多熱門民宿,你找我也訂不到房!”

  大花墻片區是象山西海岸抱團發展較為成熟的一個組團。前些年,白岩下村首開先河,村民眾籌資金打造了一條玻璃棧道,迅速走紅,吸引了大量遊客,收益可觀。當時附近不少地方效倣,一哄而上搞內卷,大家都沒賺到什麼錢。

  與其內卷,不如抱團。村集體出資源、村民眾籌打造項目、國資公司包裝運營,三方共享收益——村民説事會商定的這個思路得到了廣泛認同。村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青創農場、趕海營地等項目先後投入運營,大花墻片區業態越來越豐富。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海岸線上的“海花裏”咖啡館 共享聯盟·象山供圖

  一座建造在海岸線上的咖啡館“海花裏”,印證著這裡的人氣和流量:一個週末營業額能達兩三萬元,超過不少城裏咖啡館。2024年,這一片小小的區域接待了近110萬人次的遊客,農文旅綜合收入達1.37億元。

  如今,在西海岸,“抱團發展”“統籌規劃”成了大家的共識。“重點村抱成團整體運營,資源開發、風貌打造、品牌行銷都要‘一盤棋’。”負責整體運營的國企寧波景象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建江介紹。

  站在地圖前,劉建江的手指劃過蜿蜒的海岸線:“你看,西海岸的鄉鎮將通過海上航線真正連成一體。”他透露,碼頭建設和觀光遊船設計正在快馬加鞭,未來遊客就能乘船穿梭于山海灣島灘之間,沉浸式體驗山海魅力。

  眼下,整個蟹鉗港區域正被統一整合到“西海岸”這個響亮的大IP之下,形成聯動發展的集群,打破土地碎片化、資源分散化的困局。“統一運營的核心,是尋找平衡。”劉建江想做到“既要保留那份原始的山野海趣,又要讓遊客享受到舒適完善的服務”。

  灘塗裏搞起國家級“運動會”

  “給每個鄉鎮發一張專屬‘角色卡’”

  大半輩子與灘塗打交道的新橋鎮韓升村老漁民老史,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謀生的“苦地”和討海的工具“泥馬”,有一天會變成競技場和運動器材。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在西海岸舉行的灘塗戶外運動挑戰賽 共享聯盟·象山供圖

  日頭正盛,新橋鎮韓升村的灘塗上,專業團隊正忙著維護場地、測試器材,為大賽做準備。記者也親身體驗了一把:跨上“泥馬”,單腿發力一蹬,便在濕滑的灘塗上飛馳起來……

  西海岸多灘塗。新橋鎮和茅洋鄉聯手整合資源,將灘塗運動分門別類。2024年8月,在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的指導下,當地舉辦了2024中國灘塗戶外運動挑戰賽,來自全國各地的32支專業代表隊、300多個家庭的近千名參賽者,共同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灘塗運動。

  “滑起來比看起來更刺激,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在西海岸灘塗上體驗了“泥馬”的遊客劉希敏,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灘塗,這片漁民口中的“苦地”,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西海岸吸引遊客的特色場景。

  “以前各村單打獨鬥搶遊客,有時候甚至互相拆臺,結果誰都長不大。”新橋鎮一位鄉鎮幹部深有感觸,“大家一起幹,就像給每個鄉鎮發了張專屬‘角色卡’。”

  定位清晰了,規劃明確了,招引什麼業態、資源怎麼配置,脈絡一下子清晰。“我們把各自最優質的資源拿出來整合,産業鏈拉長,市場越做越大,收益遠勝過單打獨鬥!”這是鄉鎮幹部的心聲。

  泗洲頭鎮何金石村金家岙自然村的林蔭峽谷之中,溪水曲折、飛瀑挂壁,天然水道資源非常獨特和稀缺。當地引入社會資本,聯合周邊幾個村一起開發漂流項目,去年夏天接待遊客超過5萬人次,營收超過400萬元。參股村集體每年分紅收入超過70萬元。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喵洋谷”效果圖

  看好西海岸的潛力,魚人海洋産業發展集團董事長楊愛軍決定在此打造華東首個全産業鏈寵物主題文旅項目——“喵洋谷”。今年以來,看中鄉鎮“抱團”帶來的大場景和機遇,喵洋谷、氟石礦綜合體等7個新産業項目在此紮根,吸引社會資本8500萬元。

  西海岸鄉鎮抱團,喚醒了沉睡的山海資源。“不能破壞鄉村原生態的東西,不要急於一下子把空間填滿,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什麼都要……”西海岸最大的産業平臺——寧波影視文化産業區管理中心負責人説,縣裏各部門來調研推動工作,説得最多的是“不要”“不能”。

  村裏開起研學中心足浴店

  “沒有産業支撐終究是無根浮萍”

  對於上海退休市民水民寶來説,泗洲頭鎮墩岙村是他的“老據點”,每年都會組團來小住。這次來,村裏新開的一家足浴店讓他很驚奇:“真沒想到村裏還能足浴,徒步完放鬆再好不過!”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業態日益豐富的墩岙村 共享聯盟·象山供圖

  此前,看準了墩岙村日益增長的客流,鄰村村民鄭義秀果斷租下一棟小樓,足浴店開了張。“村裏遊客越來越多,將來還會更多,這生意能做!”鄭義秀對自己的“商業嗅覺”很是得意。

  一家足浴店為何能開在小村莊?記者感到新奇。村黨支部書記鮑英錢説:“戶外運動、小型會務、咖啡館、足浴足療……各種業態都跟著人起來。只要有人氣,就不怕沒市場。”

  村外,稻田邊的小火車穿梭而過,咖啡香氣在空氣中瀰漫;村裏,一座設計感十足的鄉村治理研學中心拔地而起,成了新地標。“各類會議、企業團建,這些以前只在大酒店搞的活動,現在我們村裏也能承接!”鮑英錢的語氣裏不無自豪。

  在西海岸,村莊、鄉鎮兩級抱團發展,梯次銜接、功能互補、輻射帶動的新型空間單元正在形成,各類新業態自然“生長”。

  以墩岙村為核心,周圍8個村組成大靈南片區。村民可以選擇自己經營民宿,也可以委託給專業公司統一改造運營。遊客只需動動手指,通過小程式就能一鍵定制個性化行程。非週末民宿入住率穩定在70%,片區旅遊年綜合收入突破2500萬元。

  基礎設施做“加法”,臟差亂象做“減法”,提升風貌做“除法”,而關鍵的“乘法”,就是把産業真正做出效益。對此,縣領導班子意見高度一致:“文旅賦能鄉村振興,要有紮實的産業支撐,不然就是無根浮萍。”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象山影視城帶動産業生態鏈 象山影視城供圖

  西海岸的抱團效應,在影視城周邊尤為明顯。幾年前,北京攝影師陳雲峰把公司搬到了象山。如今,他的公司年服務劇組超300個。這樣的配套企業,影視城周邊已聚集了75家,形成了從服裝道具到後期製作的産業生態鏈,帶動附近鄉鎮上千人吃上“影視飯”。

  農房有人住,村莊有人來,這是西海岸鄉鎮當下的喜人景象。

  新的藍圖正在展開:在全縣“漁鄉橘影”發展軸統領下,泗洲頭鎮整合“空心村”發力康養産業,茅洋鄉讓香甜的藍莓園、草莓園與旅遊深度“聯姻”,開闢增收新路,“紅美人”核心産地定塘鎮和曉塘鄉,則通過“種植—加工—文旅”做強柑橘産業……

  象山縣委主要領導表示:“我們把象山西海岸的共富實踐看做是一場鄉村發展的實驗,只要路子走對了,就能靜待花開,我們有這個耐心。”

半島漁鄉的三件新鮮事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