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製:鞏如玉
“當雙腳真正踩在黃土地,才讀懂‘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千鈞分量!”“將‘國之大者’融入學科使命,以種業振興為支點,撬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的崛起,是我們農科人的時代答卷!”……一句句飽含深情、擲地有聲的宣講,在甘肅農業大學逸夫科技館內激起陣陣熱烈掌聲。
6月26日上午,甘肅農業大學“理響校園 · 培根鑄魂”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展示活動舉行。10位來自不同崗位、不同年級的師生宣講員同臺競技、深情講述,以鮮活故事詮釋宏大理論,用專業情懷昇華家國擔當,為師生帶來了一場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思想盛宴。校黨委副書記廉志端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活動。
活動現場 攝影 張馨正
活動現場 攝影 張馨正
廉志端在致辭中強調,本次宣講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紮根青年心靈”的創新實踐,希望大家展現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情感溫度與實踐力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校園深植厚培、開花結果。
多維視角:理論照進現實的“身邊故事”
宣講集中展示了學校“鑄魂之聲”等4大宣講團代表風采。學院黨委書記黃振華、劉娟、黨支部書記陳彤彤通過“實踐印證”,分享了如何將“黨建引領”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以事業發展實績印證黨的創新理論的實踐偉力。
思政課教師白雪、張興毅通過“深度轉化”,以學術邏輯講透政治道理。輔導員趙寧以“解鎖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心’密碼”為題,講述了陪伴學生成長的點滴,展示“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實踐。
研究生史燕蓉講述了甘肅省科技功臣孫萬倉教授帶領團隊攻克冬油菜北移難題的科技故事,展現甘農人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的赤子之心;研究生徐慶迪分享了甘肅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唱響新時代青年維護民族團結的青春強音;研究生曹鈺婷、本科生李玲燕分享了“自找苦吃”、投身鄉村的實踐感悟,展現新時代農科學子將青春之“種”深植沃土的堅定決心。
宣講中,師生們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來,將宏大的國家戰略、深邃的理論思想,轉化為一個個有血有肉、可感可及的甘農故事、隴原實踐,實現了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思想偉力與情感魅力的有效融合。
宣講前,在甘肅農業大學分別舉辦了教師組和學生組選拔賽,經嚴格評審,最終遴選出10位優秀代表進行了集中展示。宣講現場還舉行了頒獎儀式,此次共評出優秀組織單位5個,理論宣講先鋒2名,一等獎6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8名。出席活動的領導為獲獎師生進行了頒獎。
頒獎現場 攝影 張馨正
培根鑄魂:內化於心外化于行的育人實踐
師生同臺宣講的模式,極大地增強了理論傳播的感染力,引發強烈共鳴。
“黃書記講述的小草故事和史燕蓉同學分享的油菜育種傳奇,讓我深刻感受到農科專業的價值,更堅定了我學農愛農、強農興農的志向!”草業學院張津激動地説。
機電工程學院張佳誠同學表示:“聽學長學姐講如何用所學參與鄉村振興,比任何説教都更有説服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不是空話。來自同路人的榜樣力量,讓我投身‘三農’的信念更加熱切。”
“作為輔導員,參與宣講也是自我提升。為了講好‘以學生為中心’,我更加用心解決學生訴求,這本身就是最好的踐行。”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輔導員趙寧深有感觸。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侯慶豐評價:“師生共講實現了教學相長、知行互促,打通了理論傳播的‘最後一公里’。”
師生共研:從“我聽講”到“我來講”的傳播轉變
近年來,甘肅農業大學黨委以“大思政課”建設為抓手,將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作為首要任務,組建理論政策、校史文化等4支專業化宣講隊伍,成員涵蓋各層級師生代表,創新開展“宣講+報告會”“宣講+故事會”等多種形式活動,構建“黨委領航、品牌聚力、師生共研、同臺宣講”的工作格局,實現了理論學習從“我聽講”到“我來講”的轉變。
當“小草擎天”的堅韌、“種子傳奇”的拼搏、“向下紮根”的青春在宣講臺上交相輝映,甘肅農業大學正不斷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活”起來、“實”起來、“強”起來,為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服務農業強國建設注入強大思想動力。(文 郭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