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膚黃皮膚牽手舞起來——馬達加斯加豐收節現場見聞
來源:湖南日報  |  2025-07-02 10:33:40

黑皮膚黃皮膚牽手舞起來——馬達加斯加豐收節現場見聞_fororder_res03_attpic_brief

當地時間6月30日上午,馬達加斯加阿拉奧特拉—曼古羅區,當地農民穿著鮮艷的衣服,載歌載舞慶祝豐收。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馬達加斯加當地時間6月30日上午10時許,溫暖的陽光穿過雲層,灑在馬達加斯加東北部阿拉奧特拉—曼古羅區,遼闊的旱季草原散發出金色的光芒,一層層向遠處綿延。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承諾在非洲建立10個有特色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2007年,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範中心項目啟動。湖南省農科院牽頭在馬達加斯加進行雜交水稻技術援助,一批湖南專家相繼來到馬達加斯加,幫助當地種植雜交水稻,一幹就是18年。 阿拉奧特拉—曼古羅區是馬達加斯加最重要的水稻生産區之一,有“馬達加斯加糧倉”之稱。6月30日,湖南日報《跟著院士去種地》採訪組隨湖南省農科院專家團隊一行來到該區安帕拉法拉武拉市雜交水稻示範地——安博希賈納赫裏村時,耳邊傳來一陣陣歡快的歌聲:“歡迎你們到來,季節到啦,我們一起插秧啦!插秧啦!插秧啦……”

  透過路邊濃密的芭蕉葉望去,金色稻田旁,幾百名當地農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彎腰、左手分秧、右手插秧……他們穿著鮮艷的衣服,用熟練的舞蹈動作,再現插秧的熱鬧場景。

  每年4月至6月,是馬達加斯加水稻收穫季節,當地農民會舉行隆重的豐收節慶祝儀式。不同於往年,今年是安博希賈納赫裏村農民第一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豐收。

  豐收節慶祝現場設在安博希賈納赫裏村農戶塔希依裏家的雜交水稻田邊。植株粗壯,稻穗低垂,塔希依裏站在半人高的稻田裏,微微昂起頭,滿臉自豪,圍著他的是多家媒體記者的“長槍短炮”。

  對塔希依裏而言,豐收,增加的不僅是産量,更是農民的尊嚴、對未來日子的信心。塔希依裏種了20多年當地水稻,以前一家人經常吃不飽飯。在今年極端乾旱的情況下,他種的雜交水稻産量達到了8.6噸每公頃,是當地普通品種的2倍以上。塔希依裏購入了一台手扶拖拉機,明年他準備種5公頃雜交水稻,掙到的錢準備用來買汽車、建新樓房。

  豐收的喜訊,從這片雜交水稻田傳到十里八鄉。周邊村莊的農民盛裝打扮,早早聚集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馬達加斯加總統府糧食主權國務秘書塔西亞納從300公里外的首都趕來,和大家一起見證雜交水稻豐收的喜悅。

  儀式現場,沒有音響、燈光,也沒搭舞臺,最搶眼的設備是農機。嶄新的腳踩脫粒機和手搖式鼓風機,被涂上了喜慶、耀眼的大紅色,這是當地農民最好的收穫機器。

  儘管條件簡陋,但豐收的喜悅感染了每一個人。男女老少圍在一起,笑著、唱著、跳著,歡快的歌聲和飽滿的谷粒在空中飛揚。

  人群中,精心打扮的吾蒂特十分靚麗。她穿著平時不捨得穿的紅色套裝,白色的耳環、項鍊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就像看得到的幸福日子一樣。她明年準備種1.5公頃雜交水稻,豐收後,用掙的錢買一台手扶拖拉機、一頭牛。

  載歌載舞的人群中,不知不覺多了一群黃皮膚的人。從中國湖南到馬達加斯加這片稻田,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專家一路上顛簸了50多個小時。看著眼前歡快的場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主任柏連陽笑著笑著,眼眶逐漸濕潤。他説,一路走來,雜交水稻推廣十分不易。袁隆平院士如果在天上看到這片場景,一定很欣慰。

  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是袁隆平院士的兩大夢想之一。2007年起,一批批中國農業專家來到這裡,經過十幾年努力,將雜交水稻種子撒向馬達加斯加全島每一個重要的水稻生産區。

  當得知眼前這群黃皮膚的客人是中國雜交水稻研發團隊的專家時,吾蒂特和當地農民主動圍上來。儘管語言不通、舞步不一,但當黑皮膚的手牽起黃皮膚的手,真誠的目光在充滿稻香的空氣裏相遇時,心與心的距離早已跨越山海、緊緊相依。

  一起俯身收割水稻,一起高高揚起稻穗進行脫粒……歡聲笑語中,豐收節接近尾聲。臨近分別,吾蒂特、塔希依裏等農民緊緊握住柏連陽的手,他們希望能買到更多雜交水稻種子,期望明年有更大的豐收。

  返回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的路上,柏連陽召集團隊成員在車上開會:尋找制種基地、蒐集馬達加斯加氣象數據、檢測馬達加斯加土壤性質、邀請馬達加斯加農民去湖南接受技術培訓、加快雜交水稻“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合作項目落地……

  夕陽的余暉鋪在馬達加斯加廣袤的草原上,大地一片金黃。一粒雜交水稻的種子,點燃這片土地的豐收希望。(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辜鵬博)

編輯:尹紅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