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湖南省耒陽市新市鎮綠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自走式秸稈撿拾機開足馬力,在剛收割完的早稻田裏忙碌地穿梭著。伴隨著機器的轟隆聲,散落在地上的稻草迅速被打捆機吸入,經過旋轉、壓縮、捆綁等環節,最後變成變成一捆捆方正的“秸稈包”。
自走式秸稈撿拾機在稻田裏來回穿梭作業 供圖 耒陽市委宣傳部
隨著秸稈資源化利用不斷推進,這根過去“不敢燒”的農田廢料,如今成了養殖市場眼中的“香餑餑”。
“這幾年秸稈價格高,牛羊養殖場老闆直接到田邊裝車,每噸能賣600元,加工壓縮後更是能賣到1000元以上,不愁銷路。”綠聯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秸稈産業化利用大戶曹利古説,僅去年,他靠秸稈加工和銷售就增收超過100萬元。
耒陽市是農業大市,秸稈年産生量超40萬噸。近年來,耒陽市將秸稈産業化利用納入綠色農業重點項目,全力推廣“打捆離田、集中加工、就地利用”的利用模式,扶持回收加工主體發展壯大。
2023年起,耒陽市成功入選中央財政支持的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新增産業化利用主體13家,新增作業設備30余臺,秸稈産業鏈條不斷拉長。
村民正將打包好的秸稈裝運上車 供圖 耒陽市委宣傳部
綠聯合作社便是其中典型代表。該社集秸稈回收、加工、銷售為一體,打造了完整的“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産業閉環,年處理秸稈1萬餘噸,加工後的飼料産品遠銷廣東、廣西、江西等地。
“秸稈不僅能賣錢,更能養牛,牛糞還田又能養地。”曹利古説,合作社現有肉牛存欄超400頭,實現“草—畜—肥”循環,真正把秸稈從田裏用回田間,變成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黃金鏈”。
新市鎮種糧大戶李華也嘗到了秸稈回收的“甜頭”:“以前稻草只當柴火燒,現在一噸都能賣好幾百塊,去年光靠賣秸稈我就多掙了兩萬多塊,是真正的綠色收入。”
2024年,耒陽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量已達38.02萬噸,綜合利用率達90.21%,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生態振興”的新路徑。(文 盧健 梁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