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張掖市山丹縣清泉鎮南灣村的富硒西蘭花迎來采收旺季。田壟之間,一排排青翠欲滴的西蘭花長勢喜人,滿載“硒”望的菜筐從這裡出發,源源不斷發往廣東、上海等地,成為全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健康新寵”。
富硒西蘭花採摘運輸
近年來,山丹縣通過引入智慧農業技術,將“天然富硒+科技智農”模式應用於高原蔬菜種植,推動農業産業由“靠天吃飯”向“知天而作”轉變,激發出戈壁農業的澎湃新動能。
在山丹縣清泉鎮綠色富硒蔬菜智慧化示範基地,智慧農業大廳內巨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各類農情數據,精準調控水肥,實現高效節能管理。
智慧化示範基地
數據顯示,該基地已完成2400畝富硒西蘭花定植,首茬平均畝産超1500公斤,預計畝均收益可達5400元以上,是傳統蔬菜種植效益的2倍多。更為可貴的是,經第三方權威檢測,基地西蘭花硒濃度高達282毫克/千克,且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有機硒形態,健康價值與市場前景俱佳。
“我們立足天然富硒資源稟賦,從引品種、建基地、優技術、強示範著手,加快智慧農業轉型步伐。”山丹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連瑞表示,通過連續開展品種篩選、綠色防控、節水滴灌等試驗示範,縣域農業逐步實現由粗放向集約、由傳統向現代的跨越。
不僅是技術在“賦能”,機制也在“破題”。清泉鎮持續優化“公司+農戶+基地”聯農帶農機制,統一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回收銷售渠道,構建從種植到市場的閉環鏈條。“我們村每年有40多人在基地務工,在家門口每個月就能掙上三四千塊錢。”清泉鎮南灣村村民李秀蘭開心地説。
基地務工農戶
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山丹清泉鎮富硒蔬菜産業帶動務工收入超50萬元,穩定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當前,清泉鎮正謀劃推進“富硒農業+精深加工+研學文旅”一體化佈局,打造張掖市首個集産學研遊于一體的富硒農業綜合示範區。
“我們將持續在‘硒’資源的高值轉化和高端市場拓展上下功夫,讓更多來自戈壁灘的優質農産品走向長三角、珠三角等核心消費圈,助力更多農民實現穩定增收。”張連瑞表示。
一方富硒土,孕育萬千“硒”望田。如今,山丹縣正以科技和資源雙輪驅動,不斷放大富硒優勢、做強品牌效應,奮力繪就一幅“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文/圖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