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縣葡萄藤下綴“新果”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7-18 16:55:46

  盛夏,湖南澧縣沃野之上,葡萄藤葉恣意舒展,青翠的葡萄垂墜在綠蔭下,飽滿圓潤。

  智慧葡萄園內,水肥一體化、生産數據化、生産環境智慧化……“聰明”農業的脈絡串聯起土壤、綠葉、果實,織就一張科技之網。

湖南澧縣葡萄藤下綴“新果”_fororder_圖片1

澧縣智慧葡萄園內即將成熟的葡萄 攝影 李媛

  自1986年種植巨峰葡萄,到1996年引進紅地球、紅寶石無核、美人指等品種,再到2012年500畝陽光玫瑰葡萄的規模化種植,歷經30多年的耕耘,因葡萄而聞名的澧縣,如今也將現代智慧農業在澧縣大地上鋪展開來,哺育著産業的發展。

  “現在的糖分大概是14%—15%,等糖分達到18%就可以採摘了。”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彭建偉用一組數據道出澧縣智慧葡萄園對果實品質的嚴格把控。“經過精準修剪後,一根枝蔓只保留一串葡萄,一串葡萄控制在50粒—70粒,以確保營養集中供給。”經歷過低品質帶來的低收購價階段,澧縣人深知,傳統的“高産”種植模式雖能保證産量,卻因果粒大小不均、甜度波動大等因素,難以滿足市場對品質的需求。

  目前,澧縣通過疏花疏果、標準化生産、智慧生産等干預,推動産業從“以量市”向“以質定價”的戰略轉型。

  “精打細算”保障著果實的好品質,而産品種植“基本功”直接決定著果實的“存亡”。

  “對葡萄種植來説,避雨栽培是關鍵措施。”談及避雨設施,彭建偉將目光移至葡萄園內整齊排列的“小屋”。目前,澧縣實施100%的避雨設施栽培技術,促使其走向規模化、技術標準化的道路,而澧縣葡萄無公害避雨栽培等技術已被編入湖南省葡萄生産技術規程,向全省推廣。

  憑藉著好味道,澧縣生産的陽光玫瑰葡萄迅速在全國市場上打開知名度,並逐漸在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家打開銷路。2024年,全縣葡萄種植面積6.7萬畝,産業産值超30億元。

  這份“智慧”耕耘的成果,也正轉化為種植戶手中沉甸甸的收穫。“品質上去了,價格自然也高了,收入也就上去了。”澧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盧賜軍介紹。如今,産業共輻射全縣共12個鎮街1萬餘戶農戶種植葡萄,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農業産業之一。

  隨著澧縣推動葡萄産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深度融合,傳統果園正煥發科技新顏,一串串凝結著智慧與汗水的“新果”,已然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文 李媛)

編輯:周雨晴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